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重點推薦-正文
看臺聲音:體育比賽是社會文明的一面“鏡子”
//8858151.com2013-10-28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搞競技體育的人特別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比賽是訓練的一面鏡子,其義似乎無需多加詮釋,相較而言,人們更容易忽略的是,現代生活中的體育比賽其實還是社會文明的一面鏡子。個中道理也沒多復雜,因現代體育比賽動輒上萬人參與,且涉及參賽、組織、觀賽各方。如此眾多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在從眾心理的驅動下,人性中的美好或幽暗常常就無處可逃。體育比賽事兒不大,但它反映出的問題常能超越體育,甚至直逼人的心靈深處。我想,這大概也是體育那么有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承蒙一些網友賜教,我剛知道,“尿紅墻”已經成為日前落幕的北京馬拉松賽的一項“傳統”,數十人甚至數百人一字排開對著紅墻“放水”的鏡頭,讓人“捧腹”,符合我們這個娛樂化時代的特征,有點像某些時髦的“行為藝術”,但我看著網上的照片,卻實在笑不起來。我希望網友所言:諸如“不親自尿一次,都不好意思說參加過北馬”之類,只是調侃而已,因為,北馬實在不需要如此臭烘烘的“傳統”,不僅是北馬,世界上任何一項賽事攤上如此“傳統”,都不能算作“榮耀”。畢竟我們都是文明人,體育也是一件挺文明的事兒,我們文明人為什么要拿不文明的行為去做一件文明事兒的“標簽”呢?

    人們注意到,在“尿紅墻”的新聞爆出后,網友大多指責主辦方辦賽不力,在沿途設置的流動公廁數量不夠,而主辦方的解釋是,北馬流動公廁的設置符合國際標準,“我們在天安門沿線地區(qū)已經設置了盡可能多的廁所,可是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去排隊上廁所,更愿意就地解決,才會發(fā)生這種不文明的情況”。雙方各執(zhí)一詞的結果,當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雖然我并不喜歡主辦方的回應方式(指責選手不文明),但我認為,此事應該反省的絕不僅是主辦方,撇開隨處小便不議,北馬比賽結束后,起點制造的那10多噸垃圾,總不能怪主辦方設置的垃圾桶不夠吧。相反的例子,在今年的東京馬拉松上,仍延續(xù)著無污染的賽事紀錄,這不僅與近15000名志愿者的熱情參與分不開,更與參賽者自身的嚴于律己息息相關,選手們參加完馬拉松滯留一小時排隊不離開,只為把攜帶的垃圾扔進垃圾桶。

    當然,我絕不會認為,北馬的賽事組織已經盡善盡美,事實上,近年來各大城市興起的馬拉松賽事熱,并不全是源于人們體育熱情的高漲,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政績意識和跟風意識的沖動或許也是原因之一,這很容易導致馬拉松賽事組織和管理的無序。北馬已是國內頂尖的馬拉松賽事,尚且有“尿紅墻”之類的亂象,其他剛剛創(chuàng)辦不久的馬拉松賽事,更加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由于馬拉松賽事沒有門檻,各個城市又熱衷于追求賽事規(guī)模,這就難免導致參賽選手素質的良莠不齊。跑步,對于專業(yè)選手來說可能是挑戰(zhàn)自我,對于發(fā)燒友來說,是享受奔跑的樂趣,而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也許只是隨便玩玩而已。玩玩沒什么可以指責的,但跟風起哄,甚至放任陋習,發(fā)生不文明行為,就背離了體育精神,也有悖于主辦者辦賽的初衷,非但不能“推廣”相關城市,反而會讓其形象受損。

    體育是一種文化,離不開文明的支撐。文明需要貫穿于賽事的各個方面和角落,文明辦賽、文明參賽、文明觀賽,不能互相替代,但卻密不可分,應該互相影響,最終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體育還是一種教育,不但能讓青年學生受益,也能起到維護公序良俗的作用。如果北馬讓人難堪的“尿紅墻”新聞,能讓社會各方重視體育的這一特殊的功能,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讓公眾也逐漸增強參賽觀賽的文化自覺,養(yǎng)成參與體育的文明習慣,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更加充分享受和體驗體育帶給人類生活的美好和愉悅。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