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中國教育報:“讓教育回歸本性”別止于講道理
顧駿
//8858151.com2015-03-09來源: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大家?guī)缀醵技南M谕ㄟ^改革高考制度來革新教育,但如果問題梳理不清楚,恐怕不但學生情感缺失等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希望通過優(yōu)化高考辦法以篩選人才的目的也實現(xiàn)不了。

  有全國人大代表日前在教育改革專場訪談中表示,“比高考分數(shù)更重要的就是改變高考的評價價值,轉(zhuǎn)為對孩子幸福觀和人生觀的認可”,“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教育導向,認為清潔工、挖煤工人也是成功的就好了”,“藝術教育是給人情感的教育,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很多理工科學生沒有情感,連孝敬父母的情感都沒有,這是很恐怖的。教育回歸常態(tài),就是讓人回歸人樣”。

  這些觀點看似個個有理,但細思量卻值得商榷。比如,要求高考成為“對孩子幸福觀和人生觀的認可”,這話固然不錯,但要把這個要求操作化,成為可以衡量考生是否有資格進大學的指標,難度恐怕不是一點點。中國教育要樹立“清潔工、挖煤工人也是一種成功”的價值觀,不知道那些急于“用知識改變命運”的貧困地區(qū)孩子能否轉(zhuǎn)變過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中國教育確實存在偏差,但這不完全是因為教育自身問題,更多的還是社會出了偏差,要在不消除社會偏差的情況下就消除教育偏差,說說容易,做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在當今不少國家中,確實可以聽到“掃地一絲不茍,挖煤單班產(chǎn)量高也是成功”的說法,但把清潔工、煤礦工人同比爾·蓋茨、霍金、巴菲特、貝克漢姆等量齊觀的,大概也只是“個人價值觀”,因為畢竟科技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和體育文化事業(yè)還是需要大腕的。中國能不能獨辟蹊徑,成為第一個“觀念和實際都絕對平等的社會”,或許有機會,但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還不像——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落敗后,痛感“落后就要挨打”的中華民族,無法把迎頭趕上的希望單純寄托在掃地和挖煤的精益求精上,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

  不過,“讓教育回歸常態(tài),就是讓人回歸人樣”在大方向上是完全有道理的。今天中國教育講競爭有余,講為人之道不足,從情感到信義都存在明顯不足。不僅理科學生如此,文科學生同樣如此,不能因為近年來出現(xiàn)幾位理科學生的極端行為,就給理科學生全體隨意貼上“病情特別嚴重”的標簽。因為大學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都是從相同的基礎教育階段過來的,無論在文理分班之前還是之后,基礎教育都僅僅服務于學生考上大學,應該教什么、教多少,完全取決于高考時怎么考,學校對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都由此而定。要有所改變,不能等到學生進了大學,而應該從中小學做起,最好自出生后就從家庭教育做起。畢竟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格教育包括情感教育要比其他任何素質(zhì)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這么說不是為大學開脫,而是在承認大學應該繼續(xù)承擔這方面責任的同時,更強調(diào)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有其專門的內(nèi)容,越是年幼時,越是應該打好基本素質(zhì)的基礎。按照人類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年幼時情感比較豐富,成年后理性比較成熟。如果顛倒教育內(nèi)容安排的次序,恐怕只能事倍功半。這就是為什么那位代表特別希望在中小學進行改革,加強體育和藝術教育:體育為強壯身體,藝術為豐富情感,包括對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孝敬。

  其實,不滿于今天中國教育的人士不少,大家?guī)缀醵技南M谕ㄟ^改革高考制度來革新教育,但如果問題梳理不清楚,沒有針對性的突破,恐怕不但學生情感缺失等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希望通過優(yōu)化高考辦法以篩選人才的目的也實現(xiàn)不了,這才是真正的“兩頭不著地”。所以,要提升中國教育質(zhì)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國家創(chuàng)新能力,不但要說清楚教育改革應該干什么,更要科學地設計出怎么干最有效。如此,才能走出“說得越多、改革越多而教育問題也越多”的怪圈。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