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長沙晚報:潼南烏木案結(jié)果值得商榷
//8858151.com2014-10-31來源: 長沙晚報
分享到:更多

  近日,重慶潼南8位村民賣烏木所得的19.6萬元被判充公。2012年10月,潼南村民王某在涪江河內(nèi)發(fā)現(xiàn)一根烏木,與同村另外8人協(xié)同打撈挖掘。本來當?shù)匚奈锞忠步拥搅送跄车鹊膱蟾妫珔s以不是文物為由未予收藏。12月,村民將烏木賣得19.6萬元,其中1人后將分到的1.4萬元上交財政局。(10月30日《重慶晚報》)  

  又是一起政府和公民之間的“烏木案”,與以往政府運用行政手段先行對出土烏木進行強行收回、再等著被行政起訴不同,重慶潼南當?shù)卣⑽粗苯邮褂眯姓侄,而是通過訴訟的形式,將和村民之間的爭議作為民事糾紛訴至法院,由法院進行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公民權(quán)利尊重的進步。這種方式值得肯定,并且值得政府與公民在今后對于自然資源產(chǎn)生類似糾紛時予以借鑒。

  要從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上判斷烏木的歸屬權(quán)并不復雜。憲法第9條規(guī)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該規(guī)定在物權(quán)法第48條也有再述。而“自然資源”指天然存在并有利用價值的自然物,是生產(chǎn)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顯然,原本埋在河里的烏木完全符合自然資源的特征,根據(jù)憲法和物權(quán)法,確實屬于國家。發(fā)現(xiàn)烏木的公民只能根據(jù)無因管理制度請求一定的補償。

  然而,筆者以為,根據(jù)法律,國家應該取得烏木本身,而并非直接得到烏木買賣所得到的對價款。否則,這將與保護自然資源國有化的立法本意相違背。具體而言,烏木買賣實際上構(gòu)成了一份不法的買賣合同,這份合同因“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而自始無效,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chǎn)保有權(quán)的當?shù)卣块T,應將烏木的買賣雙方均訴至法院,請求確認合同無效。

  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即買賣款應該退回給買方。而對于原本屬于國家的烏木應收歸國有。如果烏木已經(jīng)不復存在,則可以通過政府部門對買方的另行起訴要求賠償。須說明的是,因為民眾對于烏木的法律歸屬本就認識模糊,不能將這起合同輕易認定為合同法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進而作出政府對烏木和對價款均進行收繳的判決。

  實際上,由當?shù)刎斦执韲疫M行起訴,這本身也值得推敲。也許正是因為在起訴伊始,當?shù)卣蜎]有弄準起訴對象、理由和程序,因此,我們似乎得到了一個不倫不類的結(jié)果。代表國家的財政局直接得到了烏木的對價款,而對國家本應追回的那根烏木卻語焉不詳。

  其實,近年來,每一起“烏木案”都是以尷尬收場。類似案件的尷尬正折射出,目前自然資源國家保有所存在的較大漏洞。這首先在于法定的“自然資源國家主義”本身就和我們?nèi)粘K季S及習慣不太一致,若嚴格說來,公民在河邊喝口水,也可能侵犯到國家財產(chǎn)。因此,國家有必要保有哪些自然資源,哪些資源可以讓公民在合理限度內(nèi)自行處理,值得進一步厘清。

  而究竟哪級政府、政府的哪個部門有權(quán)代表國家保有這些自然資源?當自然資源被公民占有甚至侵占時,如何代表國家追回?對于自然實際占有并妥善保護國家資源的公民如何進行必要獎勵,以平衡情法上的沖突?對于惡意毀壞國家資源的人如何追究?這些問題,都有待立法明確。如此,方能讓“烏木之爭”不再成為誰也理不清的無頭案。(舒銳)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