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歐 陽:強勢文化的歧義
//8858151.com2015-03-16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關于電影《狼圖騰》,當然不止于職業(yè)人士和文化人之間情懷的沖突,也許導演和演職人員在專業(yè)人士看來不盡如人意,但熱愛影視的文化人還是興奮地對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至于成敗嘛,就無需太過于糾纏,還是留待事實來檢驗好了。在影視本身的議論之外,電影所講述的內(nèi)容延續(xù)了小說留下的爭議,比如將“與狼共舞”的現(xiàn)代情懷附會給恨狼入骨的草原牧民顯然很離譜,不過作為虛構(gòu)的“現(xiàn)實”過于較真實際上也就沒太大必要,難以平復的矛盾是關于“圖騰”的說法。

  當然,僅僅根據(jù)不嚴謹?shù)膫髡f就定義一個民族的圖騰確實不妥當,不過電影除了旗桿上掛著的狼有一些暗示之外,似乎并沒有這個層面的意思,大可不必對號入座。再者“圖騰”是個外來詞匯,在“圖騰崇拜”特指的動物、植物等神性崇拜之外,還有標識、象征的意思,這樣也可以解讀為“狼的象征”之類,這樣似乎可以皆大歡喜,至少作者沒有像金庸那樣在契丹人蕭峰胸前紋上狼頭。

  個人的胡亂演繹就到此為止了。仔細想想,義憤之聲背后蘊含的也許是話語權(quán)的問題。記得大學時期有人就曾把母校定義為:那所自己可以狂噴亂罵而外人絕不可以稍有不敬的學校便是母校。關于少數(shù)民族的話語是不是有這樣潛在的意識呢?本人沒有研究,講不出所以。

  說到這里,倒是想起一件事,很多年前好像烏熱爾圖(記不清了)就論述過諸如少數(shù)民族文化習俗被曲解的觀點,如果真的會是這樣的情形,應該說這可能才是真正的癥結(jié)所在了。

  說個小故事,早些年有人拍過一部美國飛行員二戰(zhàn)時墜落涼山的電影,其中演繹說土著諾蘇被從天而降的黃毛綠眼人嚇壞了,或敬之為天神、或以為非人,賜草木為食。結(jié)果在當?shù)貙徠瑫r諾蘇大怒,最后國內(nèi)禁演,只能在海外播映完事。好在是部爛電影,否則錄像帶到處傳播還不知道會不會再掀風潮。后來有說法指,惹人憤怒的內(nèi)容源自美軍墜機者敘述,由此看來諾蘇所怒未必不是面子問題,帶著這個疑問我后來查閱了相關的地方資料,想不到完全異樣:原來諾蘇奴隸主看到抓獲的洋人壯碩如牛喜不自勝,正準備捆綁到市場上去討個好價錢,幸好蔣委員長電令及時抵達,地方鄉(xiāng)紳花大價錢買之,這才被解救出無際的大山。

  跳傘洋人不止一人,孰真孰假不論,夸張總是有的,想來小孩子以草撥弄紅毛也應是正常畫面,問題是既然我們知道少數(shù)民族可能有很不一樣的一面(否則不會想當然地做出有悖常理的杜撰),為什么沒有設身處地去考慮少數(shù)民族的想法呢?結(jié)果不要說是情感,便是故事本身也成了曲解亂彈。

  撇開“飛行員電影”編導的無知,在人們自以為“是什么樣”的時候,實際上放大了強勢文化的歧義。

  眾所周知,歐洲中心主義在很長的時間里,不僅把歐洲之外的土著民族視為落后愚昧的民族,甚至將東方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歸類到劣等文化。直到晚近,這種狹隘的“話語霸權(quán)”才被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有識之士揭穿,問題是即便如此,基于文化的熏染,西方人也很難徹底杜絕西方文化中心的色彩。

  回到中原,主流文化無不是漢語言文化視野下的風景,比如說,當下岳飛民族英雄的說法多已轉(zhuǎn)換為愛國將領,可是歷史書寫遼金與大宋的述評似乎并不平衡。也許未來的文化融合會消解強勢文化的誤讀,但在當下,在人們意識到中原文化和邊緣少數(shù)民族文化差異存在的情況下,讓他們參與到關涉自己的故事講述中來不是更合情合理嗎?既然摻和進了“與狼共處”的現(xiàn)代理念,再加入草原牧民的真實情懷未必不是更優(yōu)策略。遺憾的是,這種“沒有想到”的聲音很可能被強勢的主流文化意味忽略了。

  客觀說,作為個人作品的小說不是學術(shù)著作,任性也就任性了,但回過頭來看看學術(shù)問題,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漢文化中心”的立場呢?畢竟,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就算不是如此,像歐洲質(zhì)疑“歐洲中心主義”的西方學者那樣,重新審視、梳理咱們的視野不好么?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