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仲呈祥:電影《啟功》再現(xiàn)大家風范
//8858151.com2015-07-28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在當今中國影壇,丁蔭楠是一位著名的傳記片導演。他執(zhí)導的《孫中山》《周恩來》《鄧小平》《相伴永遠——李富春與蔡暢》《魯迅》,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近幾年,他又把鏡頭轉向當代文化藝術大家。此前,有為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裴艷玲立傳的《響九霄》問世,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如今,又有他任總導演、其子丁震任編劇和執(zhí)行導演的為文化大家立傳的《啟功》與觀眾見面。

  這是一部當下銀幕上少見的為文化大家譜寫心靈史的好影片,入人心、接地氣、有品位、正能量。限于一部電影的容量,《啟功》重點刻畫了作為教育家的啟功,而同時兼及他作為藝術家和學者的大家風范。影片一開頭,便是啟功于“文化大革命”之初在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課堂上為學生講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他正興味十足地解讀詩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并感慨“有知己便不寂寞”時,高音喇叭里傳出“最高指示”,學生們蜂擁而出,加入到“造反有理”的隊伍中去……無奈的啟功孤寂地擦凈黑板上粉筆書寫的古詩。片中表現(xiàn)啟功課堂教學的場景,不下10處!皩W為人師,行為世范”,影片通過啟功的“為教”,表現(xiàn)啟功的“為學”,更展示出啟功的“為人”,這是全片一以貫之的藝術追求。

  這種追求,是敬畏學者、敬畏學術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所致。片中劉雨辰形象的塑造,便是精心構思、象為心生的結果。劉雨辰始為紅衛(wèi)兵小將,率眾抄了啟功的家,封了啟功的書;此后卻為啟功堅守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所吸引,冒風險趁夜偷撕啟功手書的大字報,偷偷臨摹;后來主動向啟功懺悔,拜師求學,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請求指正……雨辰這一青年形象的心靈嬗變和精神升華軌跡,真實反映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和生命力,也有力地襯托出啟功這位文化大家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

  作為電影界的新秀,丁震善于捕捉細節(jié)、營造意象的藝術才華值得稱道。啟功的人格、人性、人情,靠銀幕上含而不露、水到渠成的精彩細節(jié)呈現(xiàn)出來。比如,影片表現(xiàn)了三次下跪,第一次,少年啟功拜畫家賈曦民為師,是尊師,是感恩,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禮敬;第二次,成年啟功下跪向恩師陳垣校長祝壽,是感知遇之恩,是對引領自己精神航程和學術精進的導師的禮敬;第三次,是老年啟功下跪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妻子表達一生的愧疚和深沉的愛,這是夫妻兩心相通的圣潔高尚的情感。這三跪的細節(jié)演繹得感人至深,令人過目難忘。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折扇”。折扇本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化標識,在影片中巧妙地處理成貫穿全片的重要意象。童年啟功在爺爺指導下,在折扇上學畫墨梅,埋下了祖?zhèn)鞯奈幕N子。幾年后,爺爺去世,家境敗落,孤兒寡母被掃地出門,少年啟功從變賣掉的家什中搶回這把飽蘸著藝術滋養(yǎng)的墨梅折扇。繼“畫扇”“搶扇”后又發(fā)生了“丟扇”“撕扇”“燒扇”“修扇”……一把折扇,成為承載著影片題旨的核心意象,營造出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和文化大家“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高遠境界。

  文化大家都為時代所造就、為人民所培育,他們集中體現(xiàn)了一定時代及其人民智慧的較高成果。珍視文化大家,敬畏文化大家,以影像傳揚他們的思想精神和人格風范,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推進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極為重要。影片《啟功》在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可貴探索。當然,作為一部傳記片,啟功獨特而深邃的幽默與機智,表現(xiàn)得還明顯不足。比如,聞聽人言,曾有自稱是某空軍首長秘書者上門為首長求字,居高臨下,非要不可。啟功慢悠悠地問:“我要不寫,你家首長會不會派飛機來炸我?”那人一下語塞,半晌唐突道:“那當然不會!眴⒐Φ恍Γ骸澳俏揖头判牧。你走吧!”1978年,啟功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自撰墓志銘》:“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并無后。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齊臭!痹囅,讓這些都上銀幕,該多增光添彩。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