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李浩燃:新聞,不要以傷害為代價
李浩燃
//8858151.com2015-01-19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是無數(shù)新聞記者心中的座右銘。但如果“拍得好”要以傷害為代價,那我們寧可站得遠一點

  “你是最短暫的花朵,也是最長久的琥珀”。1月16日下午,青年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fā)病逝,這句歌詞竟成為她自己人生的絕唱。然而,很多人還沒來得及緬懷,一場關于媒體倫理的輿論大戰(zhàn)卻已焦灼。

  有消息稱,姚貝娜停止呼吸之后,深圳晚報三位記者“偽裝”成姚貝娜主治大夫的助手“進入太平間拍攝”。報道公眾人物死亡,從來都是敏感話題。為搶新聞竟喬裝拍攝逝者遺體,這種“狗仔”行徑相當極端,故而迅速激起眾怒。

  作為“船頭的瞭望者”,新聞記者肩負著特殊的社會責任。但記者在做出職業(yè)行為的每一瞬間,同樣必須嚴守法律法規(guī),遵從公序良俗。即便面對的是公眾人物,也需要堅守底線,在滿足公眾知情權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權衡取舍。因為,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夠以新聞的名義,去尋找到“合法性”。能不能守住職業(yè)底線,能不能秉持最小傷害原則,不僅檢驗著專業(yè)能力,也衡量著職業(yè)操守。

  18日,深圳晚報發(fā)布致歉聲明,確認該報記者曾進入臨時手術室拍攝眼角膜手術過程,稱“當親屬表示拍照不妥時,記者當即刪除了所有照片,此舉獲得姚父諒解”。事件本身正在雙方的努力下漸漸平息,但由此暴露出的職業(yè)倫理問題,卻值得新聞界長久反思。“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敝麛z影記者羅伯特·卡帕的這句話,是無數(shù)新聞記者心中的座右銘。但如果“拍得好”要以傷害為代價,那我們寧可站得遠一點。

  也是在上周,一篇關于網(wǎng)絡歌手龐麥郎的報道,同樣引來關于媒體倫理的爭議。這篇報道中精心選擇的細節(jié)、自然主義的描述,讓很多人認為其中隱含了作者個人強烈的價值判斷,進而討論“何為客觀中立”“應否有聞必錄”。不說龐麥郎的“神曲”是不是好聽,也不說雜志的報道是不是真實,一個共識是:媒體不是來制造傷害的。不管是對于草根紅人還是演藝明星,在記錄、思考乃至批評之時,或許都該少點八卦心態(tài)、少點冷嘲熱諷,而是抱持更多“理解之同情”。

  作為一個媒體人,處身當前的中國,既幸運又艱難。這個充滿活力的轉型社會,有著最豐厚的新聞土壤,也有著最激烈的新聞競爭。正因此,尤需要媒體人不唯眼球是取、不唯點擊是崇,有更多“建設姿態(tài)”、更多“責任意識”,方能更好推動社會前行。以龐麥郎為例,與其關注他“板結的頭發(fā)”“透明的皮屑”,不如想想如何讓草根中的夢想不被商業(yè)摧折、不被喧囂淹沒,更好地迎來春天?以姚貝娜為例,與其無所不用其極去偷拍手術,不如關注她捐贈眼角膜,呼喚帶動更多善行。

  新的一天,太陽會照常升起。媒體頭條在馬不停蹄地轉換中,仍將艱辛記錄時代的腳步。這一場讓記者不小心成為了主角的爭議,也提示更多人:傳播力與社會責任永遠綁在一起,不管傳統(tǒng)媒體、網(wǎng)絡平臺,還是手中有著麥克風的我們每一個人。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