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袁桂林:教育扶貧方式須改變
//8858151.com2015-05-24來源: 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從2001年起國家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增強對農村學校教育的投入,同時,又陸續(xù)出臺了“兩免一補”、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雜費、免費師范生、資助貧困地區(qū)農村教師、讀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免費等政策。國家的這些政策效果顯著,使農村學生可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從多角度分析不難發(fā)現,這種直補學生的項目,并沒有徹底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他們從農村基礎教育學校畢業(yè)之后,仍缺乏競爭力。因此,對農村兒童而言,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是當務之急。教育扶貧方式必須發(fā)生改變,即由對農村學生的直補轉變?yōu)楦纳破渌邮艿慕逃,提高其所接受教育的質量。

  面向未來,應該通過頂層設計,從根本上解決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問題。改善和強化農村教育,要做到如下兩個重點,一項保障。

  重點之一,升級改造農村基礎教育存量。農村的學前教育,要落實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促進鄉(xiāng)、村兩級公辦幼兒園發(fā)展,支持鄉(xiāng)、村兩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改變骨干園、示范園大都集中在城市的不合理局面,形成中央財政也承擔一定比例的幼兒園經費投入保障系統(tǒng),建立合格的幼兒教師供給制度,把優(yōu)質幼兒教育資源引向農民家門口。農村的義務教育,要落實國家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城鄉(xiāng)一體化、城鄉(xiāng)統(tǒng)籌學校教育布局,“撤點并!迸c有質量的住宿制學校建設、有保障的校車系統(tǒng)建設,解決農村兒童上學遠的問題。農村的高中教育,首先要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化解高中債務,對那些由于教育成本較低,深受農民歡迎的,仍然坐落在鄉(xiāng)鎮(zhèn)的高中,要建立特殊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重點之二,強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農村教師隊伍質量不高原因很多,其中農村教師崗位待遇吸引力、農村教師繼續(xù)教育以及城鄉(xiāng)教師交流輪崗等問題是關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推動城鄉(xiāng)學校的“對口支援”,把農村學校作為“訓練新手”的地方,把在農村學校的經歷作為提職晉級的條件。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陜西(2014年3月)、福建(2014年4月)等省份分別頒布各自區(qū)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各省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交流輪崗沒有排除農村教師,初步體現了全體教師全員參與、城鄉(xiāng)之間雙向交流輪崗的基本特征,這樣才能真正扶持弱勢地區(qū)學校和弱勢教師,才能促進教育公平。

  一項保障措施是,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向農村學校傾斜。在按照學生數量配置教育經費的基本原則基礎上,要有所突破,要關注農村學校普遍規(guī)模小的窘迫處境,增加以學校和教學點為單位的教育資源配置比重。還要改革通過項目配置教育資源的方式。在城市基礎條件好的學校獲得項目的概率較大,獲得資助的額度也大,相反,農村學校爭取項目時勢單力薄,缺乏競爭力。這也是導致教育不公平競爭的一個因素。因此,建立新的有價值導向的項目配置教育資源方式非常必要。要支持城鄉(xiāng)學校有相同的競爭可能性的項目,要支持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有益項目,例如,綠色環(huán)保行動,生態(tài)恢復和保護等。(中國農村教育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袁桂林)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