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李愛銘:“停課競技”釋放功利激素戕害孩子
//8858151.com2014-06-11來源: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操場、賽場應成為育人“新園地”——體育既不要成為競技的工具,也不要被智育擠壓淪為“邊緣”。

  據(jù)報道,為備戰(zhàn)浙江省運會,寧波市體育運動學校從5月就叫停了上午上課、下午訓練的正常教學模式,調整為全校600多名學生全天參加訓練,以圖全運會取得好成績。而按國家體育總局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天訓練時間原則上不超2.5小時。

  寧波體!巴Un競技”明顯違規(guī),也因此廣受關注。其實,更多學校偷偷摸摸的“違規(guī)競技”,則少有人注意。以剛結束的高考為例,有多少考生高三這一年還上過體育課?絕大多數(shù)學生搖頭。按課程要求,高三年級應開體育課;但由于體育高考時不計分而被絕大多數(shù)學校“叫!保v出時間加緊操練高考科目。

  一個是體校停掉文化課為了體育競技,一個是普通學校停掉體育課為了高考應試,學校說起來都有“苦衷”——寧波體校有關人士坦言,四年一次的省運會“上面肯定會對下面有一定要求”,領導也有壓力,“采取促進水平提高的訓練方法也是正常的”。而更多普通高中校長也說,雖然明令禁止高考排名,但市長、區(qū)長、縣長都有一本賬:“一本率是重要問責指標。”

  社會壓力客觀存在,但并不能成為學!凹惫钡慕杩凇;A教育的價值具有雙重性,是滿足人的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tǒng)一。學校既促進個人潛能發(fā)展,又要為社會培養(yǎng)可用之才,前者是后者的基礎。這意味著,無論是培養(yǎng)學生競技賽場得金牌、還是將孩子送進高校,前提都應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因勢利導,不能打著“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旗號拔苗助長。

  學校之所以“拔苗助長”,實質是把學生當成自身的“工具”,而不是把學生當教育主體和目的。無論是“停課競技”和“停課應試”,均因學校擔心正常教學進度和孩子的學習節(jié)奏,難以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通過強化操練能“催生”出一兩個“冠軍”,或者高考“狀元”、更高的一本率……學校會擁有過硬的“政績”?v然方式有點“急功近利”、學生需要“短期犧牲”,但最終結果是“皆大歡喜”——學校和學生,本來就是利益共同體,追求好成績對學校有益,學生也不“吃虧”:培養(yǎng)出一名省運會的冠軍,或者高考狀元,學生本人豈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聽起來,這種論斷不無道理。然而,在以學生為工具去“搏取”利益的過程中,學校忽略了背后的“邊際成本”——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素養(yǎng)以及面向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力。

  且不說,這種停課集訓、突擊應試到底能有多大“收益”——寧波體校一位教練回憶,上屆省運會該校也是在當年5月初停課,但那年學校的參賽成績并不如意;而前兩年高三靠集體打點滴備考的湖北“吊瓶班”,最終無人達到一本線。

  即使學生最后奪得了金牌、考取了狀元、考取了一本,算是達到預期“收益”,背后的代價誰付得起?青少年運動員仍在長身體,長期超負荷超量訓練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是拿孩子的健康當兒戲。落下的文化課回頭再補?“停課競技”或許能有部分短期收益,但犧牲的是孩子全面發(fā)展的機會,進而擠壓了整個競技體育和少體校的發(fā)展空間。而停掉體育課去高考應試,輕體重智的后果是舉國青少年體質下降。

  體育競技與高考應試,看似不搭界,本質卻統(tǒng)一:急功近利的“激素”催化傷害孩子。因此,回歸教育“育人為本”的原點,操場、賽場應成為育人“新園地”——體育既不要成為競技的工具,也不要被智育擠壓淪為“邊緣”。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