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司馬童:少些條框巨獎才有意義
//8858151.com2015-01-22來源: 法制日報
分享到:更多

  舉報重大食品、藥品隱患、舉報“黑窩點”“黑作坊”,最高或可獲得30萬元獎勵。但近日記者獲悉,重賞之下并沒有出現(xiàn)太多的“勇夫”,去年福建福州舉報獎金一分錢都未發(fā)放出去(1月21日《東南快報》)。

  現(xiàn)實語境下,舉報需要勇氣,而舉報準確亦非易事。由此而論,福州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全年接獲的數(shù)百件投訴舉報件中,僅有25件得到立案調查,要說也符合常情,且還稱得上是激勵社會監(jiān)管的可喜成績了。誠然,這種可喜表現(xiàn)和態(tài)勢的背后,有的或是純粹出于公心的見義勇為,但也不必諱言,其中的一些舉報人,或多或少是存有一定領獎期許的。那么,不算太短的一年時間里,只有巨獎之誘惑,卻無一人真正受益,這樣的舉報有獎,還有多少的激勵人之效?

  看起來,有關部門稱“沒有一件投訴舉報件符合獎勵辦法”,可說是依規(guī)辦事。按照《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規(guī)定,舉報獎勵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有明確的舉報對象、具體的舉報事實及證據(jù);舉報內容事先未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掌握;舉報內容經查證屬實并已依法作出處理。依我之見,以上三條針對“舉報有獎”的條條框框,的確有點坐而論道,將舉報環(huán)境想得太理想化了;若是嚴格照此施行,莫說巨獎疑似畫餅,小獎也實非易得之物。

  舉報少些框框,巨獎才有意義。從舉報有獎落實和發(fā)放的極為不易,至少要善于反省、快做革新,別讓這種激勵機制,越來越被公眾打下有名無實的不佳烙印。譬如,針對時下實名舉報外泄的實際隱憂,利用網絡工具進行舉報和事后驗證,同樣應該成為獲得這些獎勵的可行途徑。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