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蔣璟璟:強拆風波之后,個體發(fā)聲難消事實追問
//8858151.com2014-08-14來源: 華西都市報
分享到:更多

  關注一起起強拆糾紛,不僅是為了救贖個案中遭難的個體,更是為了重申、捍衛(wèi)那些文明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比如,“強拆必須經(jīng)法院判決”、“拆遷必須尊重權利、避免暴力”等等。

  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zhèn)居民住房深夜遭強拆事件,又出現(xiàn)戲劇性變化。被不明身份者將自己和妻子扔進墓地的張紅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的行為犯了錯誤,對不起政府。此外張紅偉稱,8月12日下午,已經(jīng)和當?shù)卣唾r償達成協(xié)議,賠償標準與此前一致,但張紅偉表示對此“滿意”。

  張紅偉服軟道歉,讓一干圍觀者大呼意外。的確,如此突兀的劇情反轉,不得不叫人心生猜疑。確知的是,之于一起引發(fā)軒然大波的拆遷糾紛,任何莫名其妙的個體發(fā)聲,都注定難讓事件戛然而止。

  大眾輿論天然同情弱者,力挺“被強拆者”一貫不遺余力。自該案曝出伊始,張紅偉一家的身后,儼然站著無數(shù)支持者,彼此頗有共同進退的意味。只是,現(xiàn)實與人心之復雜,絕非對錯二元論那么簡單……隨著更多信息披露,張家被指“違規(guī)建房、漫天要價”等等。有鑒于此,原本的“受害者”,似乎也失去了某些道德優(yōu)勢。在此語境下,張紅偉出面道歉,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呢?

  即便有各種鋪墊,對于張紅偉的大轉變,公眾還是難以接受。究其原因,乃在于之前的談判,仍舊以秘而不宣的狀態(tài)展開。置身事外者,難以想象彼時彼地,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在媒體未能到場見證,法律援助未曾到位的前提下,過程倉促、結果詭異的所謂“賠償協(xié)商”,處處充斥著可疑的色彩!當這起征地糾紛,已然演變成公共事件,當事雙方卻試圖避開目光、“私下解決”,這注定會激起公眾的情緒回彈。

  一面是被強拆者認錯道歉,一面是強拆參與者被停職!皬姴鹬饕藛T已被公安機關控制;涉事村主任孫廣玉停職接受調查”——這是否說明,關于此事的善后,已經(jīng)進入各究其責、分別處置的良序之內?又或者,這只是體現(xiàn)了當?shù)氐膿u擺不定,既不愿挑釁民怨滔滔,也不愿自認理虧、向釘子戶妥協(xié)?龍湖鎮(zhèn)的強拆風波,如今雖有種種后續(xù),但相互之間缺乏邏輯呼應,難免給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顯而易見,關于這起強拆事件,一攬子的后續(xù)動作,還是充滿著密室交易、私相勾兌的成分。張紅偉“自己錯了,對不起政府”的動情陳白,實在給人以一種百思不解的“出戲”之感。時至今日,任何只言片語的個人回應,已然不足以滿足民眾期望。大家所要看到的,乃是對事實細節(jié)的徹底梳理,以及對來龍去脈的誠實說明。

  關注一起起強拆糾紛,不僅是為了救贖個案中遭難的個體,更是為了重申、捍衛(wèi)那些文明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比如,“強拆必須經(jīng)法院判決”、“拆遷必須尊重權利、避免暴力”等等。隨著張紅偉認錯道歉,這起拆遷鬧劇,會否就此不清不楚地終結?如果當真如此,則整個社會又將悲哀地錯過,一次剖解反思、引以為戒的機會。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