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吳龍貴:“公交保衛(wèi)戰(zhàn)”須從人的角度入手
//8858151.com2014-07-21來源: 鄭州日報
分享到:更多

  針對少數地方近期接連發(fā)生公交車縱火案件,公安部近日緊急部署進一步加強地鐵公交安全保衛(wèi)工作。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要全面提升防控等級,進一步強化重點物品、重點人員管控。同時,各級公安機關要積極提請黨委政府加大投入,在每列地鐵列車、每輛公交車上配備安全員。(《新京報》7月17日)

  由于公交車是人口密集、流動性大且相對封閉的公共場所,一旦發(fā)生有人蓄意犯罪,危害后果不堪設想。有鑒于此,加強安保力量,從而提升公交車、地鐵等公共場所的防控等級,理應成為相關政府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公安部的部署工作來看,無疑很有針對性。這些舉措一方面可以起到排除安全隱患的作用,另一方面對犯罪分子也是一種心理威懾。

  只是,再好的舉措,要想真正起到保衛(wèi)公交安全的目的,關鍵仍在于執(zhí)行和落實是否到位。以配備安全員為例,從理想情況看,這固然相當于加設了一道安全防線,但就現實而言,繁忙路段的公交車載客量非常大,一個安全員是否有足夠的精力?他們的責任心和素質如何保證?這些問題倘若不解決,“安全員”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擺設。

  更加現實的問題是,加大安保力量,必然意味著資金投入的增加。如果長期實行,這將會是一筆不小的投入。那么誰來落實和保障?校車問題就是一個前車之鑒,如果制度上完備了,但資金不到位,最終難免陷入不出事就拖,一出事就后悔不迭的困局。

  從更大的視野來看,保衛(wèi)公交安全,不僅要有技術層面的改進,還要有非技術層面的提升。其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發(fā)生在公交車上的犯罪活動具有突發(fā)性乃至“自殺性”的特點,很難從技術角度絕對避免。這個時候,公眾的道德素質和公共素養(yǎng)往往能夠在特定情況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近幾次公交縱火案中,現場乘客大多是慌亂逃生,似乎無人想到安全錘,在客觀上加劇了此類公交慘案的傷亡后果。

  從人的角度來反思公交安全,還需要加大對社會底層群體和弱勢者的關注。幾起公交縱火案的肇事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身處社會底層,要么因個人原因成為人生失意者,要么是自感遭遇不公平待遇而訴求又無處表達,因此心理灰暗。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并不少,但也正因為他們生活得毫無存在感,更應得到社會的關注。無論是地方政府部門還是社區(qū),都應該建立相應的溝通和對話機制,也許一句話、一聲問候就能避免一場悲劇。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