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經濟-正文
劉金祥:背對販賣隱私的時代
//8858151.com2014-05-16來源: 檢察日報
分享到:更多

  隱私應該受到尊重,這是一個精神健康的社會理應恪守的一個準則。在通常的意義上,隱私大概應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的隱私,一種是他人的隱私。保護自己的隱私,尊重他人的隱私,這并不算是一個過分的要求。但是,這種起碼的想法,看起來仍然像一個烏托邦。隱私權是一句十分空洞的話語,這種涉及到人格與尊嚴的權力,在一個窺視成癖的時代里,受到空前顛覆的隱私權被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且被毫不憐惜地扔在路邊。

  在消費主義甚囂塵上,被現代人當成至尊頂禮膜拜的時候,隱私無疑也成為消費品之一種,與豐乳器、衛(wèi)生巾一樣流行于街市。這十分令人玩味,現代人是物欲肉欲的雙重饑餓者,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貪得無厭厚顏無恥,從而爭先恐后心曠神怡地用別人的隱私來充塞空洞的腦殼。于是,被當作消費品的隱私,不加任何掩飾地擺滿了街頭的書報攤,形成滿街隱私的奇觀。

  窺視欲的無限膨脹,造成了一批本領超人神通廣大的“私人偵探”——無聊文人。他們把明星的隱私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把名人的雞零狗碎加工成“速食面”、“可口可樂”來販賣。大眾的蠱惑和慫恿,使他們猶如注射了可卡因,興奮而瘋狂,更加處心積慮不擇手段。據說他們當中的成功者已經發(fā)了財,而且買了豪宅置了洋車。靠販賣別人的隱私,來聚斂錢財發(fā)家致富,是后工業(yè)化時期的一種社會性墮落。它的悲哀之處更在于,大眾的集體性參與,使消費隱私的行為像吸毒一樣顯得更加不可救藥。

  販賣別人的隱私,大多數畢竟只能發(fā)一些小財。只有自己出面,親手扯下身上已經不多的遮羞布,自己抖落自己的隱私,才能發(fā)大財,前提是販賣者必須是名人。這種生財之道被發(fā)現之后,在較短的時間里便發(fā)展到極致。不管是自己赤膊上陣,還是由他人代筆捉刀,總之明星們的自傳是紛紛出籠了。那些書里面除了一些矯情自賞對鏡貼花黃之外,剩下的只有隱私了。不過這正好適合閱讀趣味每況愈下的一些人的精神需求,因而一本書賺幾十萬元幾乎不在話下,就是賺上幾百萬也不是沒有可能。那種層出不窮被稱為黑幕文學的東西也屬于這個范疇,名人的隱私被當成一種產業(yè)開發(fā)出來之后,可以毫不費力地養(yǎng)活一批文壇掮客刀筆吏。

  當名人的隱私被開采得支離破碎的時候,普通人也就是無名者的隱私居然也可以用來大肆賺錢。寫手的機智令人佩服,在名人隱私幾乎令人倒了胃口之時,普通人的隱私不失時機地成為街頭的賣點。眾多的寫手都戴著“社會工作者”、“情感作家”的面具,在窺視了別人隱私之后,又急不可耐地公之于世,吸引大眾集體窺視。除了商業(yè)目的之外,任何冠冕堂皇的解釋都顯得蒼白無力。令人費解的是,那些被采訪者怎么會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隱私展示給作者?是閑著無聊找地方發(fā)泄?還是中了作者的圈套?如今當他們發(fā)現自己的隱私被別人當作商品來賺錢時,是一種什么心情?或者,僅僅是寫手的無限想象?

  伴隨著窺私時代的來臨,各種無聊甚至無恥的“隱私”會接踵而至,那時,人們在隱私匯聚的盛宴上,品嘗經過煎炒烹炸的隱私套菜,臉上都會露出不易察覺的竊笑,然后心滿意足地離去。當然,赴宴者經常必須拿出足夠的鈔票,來換取一張可以點擊或翻閱的“入場券”。此時,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要數隱私的販賣者,他們正躲在后廚里,手舞足蹈地數著手里的鈔票。

  這場盛宴已經拉開了帷幕,赴宴者小心,旁觀者也要小心!——在這樣一個淺薄的浪潮中,其實最佳的選擇是轉身而去。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