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原創(chuàng)評論-正文
龍敏飛:別讓“呲必中國”成為下意識習慣
//8858151.com2014-11-18來源: 中工網—《四川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11月14日上午,《遼寧日報》頭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發(fā)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公開信源自于10月21日,一位大學生在《遼寧日報》官方微信的留言。為此,報社采編在省內外幾大高校中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調查。公開信中指出,“呲必中國”的現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還很過分,必須引起教育界的警覺和重視。(11月16日《深圳晚報》)

  “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作為高校教師,尤其是文史哲社會科學的老師,具備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底線。可以說,高校教師批判社會的權利,理應受到保護,如此才能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思想貢獻。

  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也有一個場合的問題。批判從來都不該是無處不在的,也從來都不應成為一種情緒化的表達,更不應是為了批判而批判的“抹黑”。以報道來看,少數高校教師的做法,無疑逾越了最起碼的底線——他們“呲必中國”、“贊必西方”。如何選擇理性的批判而不是情緒的批判,值得思考。

  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yè)政策署署長羅思義的看法的確能給人一些啟示:“我完全同意《遼寧日報》的看法。美國的大學和中小學非常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當然,中國的大學教師也有許多愛國者。但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常被中國少數高校教師的‘呲必中國’現象所震驚!庇纱丝梢姡焕硇缘呐,的確是一種很刺耳的聲音,這必須引起重視。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