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娛樂

[工人日報e網評]退得了家長群,退不出育娃的焦慮

來源:中工網
2020-11-04 12:19:18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近日,江蘇一家長在自己發(fā)布的短視頻中大呼。他質疑,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教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從11月1日開始,這位家長的呼聲制霸熱搜榜,直擊網友心扉。人民網主持的新浪微博話題#壓垮成年人只要一個家長群#,引發(fā)5.6億人次的關注與參與。多數網友認為,這位家長說出了自己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也有網友擔心,家長一退了之,會造成孩子被孤立。

  天下苦家長群久矣!

  事實上,家校關系在一些地方,積怨已深。類似話題每每出現,都會引發(fā)熱議。比起老師布置家庭作業(yè)、安排家長批改這些硬性要求,家長群里某些家長諂媚式的吹捧、某些老師頤指氣使的批評,更令不少家長苦不堪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家長群猶如一面鏡子,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教育的內卷化。

  作為家長群中的一分子,龔先生在思考一個問題:退群容易,發(fā)泄也不難,但這樣真的能讓我們從此對孩子的教育不再焦慮了嗎?

  如果沒有家長群,老師還可以打電話、書面布置、讓學生口頭傳達種種任務,還可以叫家長來學校等,辦法很多。家長依舊要教、要改、要替孩子做手工,時不時還要聆聽老師的訓話,逢年過節(jié)甚至還得絞盡腦汁地“表示表示”。群沒了,可還是一地雞毛。

  話說回來,令家長們苦不堪言的家長群,難道就是老師們的心頭好嗎?

  未必。

  過度的教育競爭,使得家長焦慮而敏感——砸鍋賣鐵買學區(qū)房、托人找關系選老師選班級,如果老師的做法和能力不能滿足家長的期望,自然就有怨氣,哪怕是對自己的孩子少了一點關注,也會讓神經敏感的家長頭疼上半天。而眾口難調,每個家庭的教育目的、路徑不一樣,有人推崇素質教育,有人只看重分數;老師留作業(yè)也不是,不留也不是。每天除了工作以外,老師還要在群里解答家長們的各種問題,同樣也是苦不堪言。

  至于那些不乏虛情假意的感恩、夸贊,當真那么讓人受用嗎?只怕也是因人而異。讓人不安的是,現下個別老師的推諉、虛榮,與少數家長的阿諛奉承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

  家長群,本來是家校之間的一座橋梁,“家校共育”已是共識,但兩者的分工、界限如何界定,卻懸而未決。雖然大家的目標一致,但是正因為各方的焦慮,因此格外不能容忍“豬隊友”。

  退出家長群后,大多數家長面對明晃晃的分數,依舊會心驚膽戰(zhàn);面對萬人走獨木橋的考試,依舊是心向往之。不批改學校老師留的作業(yè),我們依舊還要送孩子去輔導班、陪孩子刷題。無論如何,與體制內老師結盟和解,是最容易也最有效率的行為。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十天前,太原市教育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打掃教室衛(wèi)生、點贊轉發(fā)各類信息。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話古已有之。給家長減負,并不意味著否定家長參與教育的意義。原生家庭和教育機構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缺一不可,相互為難不如握手言和。

  厘清家校權責邊界,通過有效溝通,達成雙方深度理解,推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學生、家長、老師才會真正被減負。

責任編輯:張葦檸

媒體矩陣


  • 中工網客戶端

  • 中工網微信
    公眾號

  • 中工網微博
    公眾號

  • 中工網抖音號

中工網客戶端

億萬職工的網上家園

馬上體驗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