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軍事國際-正文
從整體上把握中國海洋安全
——“海上絲綢之路”西太平洋航線的安全保障、關鍵環(huán)節(jié)與力量配置
張文木
//8858151.com2016-07-14來源:宣講家網
分享到:更多

  

  三、“三海一體”: 從整體上把握中國海洋安全環(huán)境

  筆者在研究中國海權的初期曾把海權置于很高的地位,那是因為當時中國海權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矯枉過正。在筆者在2014年出版的《論中國海權》(第三版)[24]和《印度與印度洋——基于中國地緣政治視角》[25]兩書中里,鑒于中國海上力量已有長足推進,這一立場已有適度回調。在上述兩書中,筆者提出絕對的制海權要依托于絕對的制陸權,反之,絕對的制陸權也要依托于絕對的制海權。在陸權和海權的邊際地帶,制陸權可以反作用于制海權,同樣,制海權也可以反作用于制陸權。占據較大版圖的制陸權可以在較大范圍內影響(反作用)周邊的制海權,同樣,占據較廣闊海域的制海權也可以影響(反作用)制陸權。比如,在印度洋地區(qū),因占領了印度半島,近代英國在此地區(qū)擁有比當代美國更大的制海權;同樣,由于擁有廣闊海域的制海權,近代英國曾使陸權霸主沙俄帝國多面受敵,疲于應對。馬漢(Alfred Mahan)也曾論述過海權與陸權的這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他說:“海權和陸權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東西,而是彼此相輔相成。就是說,陸上強國也需要推進至海邊以利用海洋為己服務,而海上強國也必須以陸地為依托并控制其上的居民!盵26]“但他并沒有從整體予以強調,更沒有形成理論概括,出于是美國國情的需要,馬漢更多強調的是遠海。

  陸權與海權的作用與反作用理論告訴我們,盡管中國海權起步較晚,但自然條件相對于英國和美國還是有比較大的優(yōu)勢。中國東接西北太平洋、南近北印度洋,因超大的近海大陸板塊,特別是具有中遠程導致打擊技術,使得當代中國對兩海有著強大的反作用力以及由此形成的較強的近海制海能力。西方國家因距離印度洋太遠,因此產生了“島嶼鏈”思維,但這實屬無奈之舉,這是因為,最有效的制海權一般都有依托大陸板塊的條件,并由此獲得可持續(xù)的巨量資源跟進。而在遠海建立島嶼鏈則需要巨大的資源支持,英國和美國要控制或占領印度洋,而首先從大西洋經過地中海和太平洋過來,而中國進入印度洋遑論太平洋則可就近直達,如果中南半島國家同中國建立了緊密合作的關系,則中國可將在該地區(qū)更占主動。這種地緣政治中的大陸板塊優(yōu)勢,使得中國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被西方人所認為的海權不足。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中國在處理海洋事務中遠比西方國家有更從容的時間。

  然而,盡管中國接海面積巨大,但能從海上深入中原的地段卻不多。中世紀和近代對中國政治沖擊最大的蒙古人和英國人,他們都試圖從西南方向進入中原,但因地形的原因,他們都沒有成功。英國人只能從沿海東進。東進南海后,中國東南山地使他們不得不繼續(xù)北上由東海入侵中國。這說明,臺灣海峽以北的“東海—黃!焙S蚴侵袊Q蠓烙凶畲嗳醯牡貛А

  有人認為,印度對中國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事實并非如此。當前的中印實控線在毛主席時代就已穩(wěn)定下來,而且受到喜馬拉雅山地形的影響,中國和印度(以1950年印度共和國成立后的版圖為限)在千余年的歷史中幾乎沒有發(fā)生過戰(zhàn)爭——僅在1962年發(fā)生過歷時月余的邊境沖突,F在一些同志不理解1962年打過去為什么不占領,這是因為地理條件不允許。在海拔四五千米的西藏高原上我們的資源難以形成大規(guī)模的持續(xù)順暢的調度,由北而南居高臨下的地形可使大部隊一瀉千里地進去,卻不能自由地順利返回,更不能持久地占領。正因此,當年亞歷山大和成吉思汗打到印度河都放棄南下進入印度平原,理解了這一點——如果再能重溫一下三國時曹操占領漢中又主動撤回秦嶺一線的經驗——也就理解了1962年中國軍隊打入藏南又迅速撤回固守和原因。

  黃海、東海和南海事實上是一個整體。歷史經驗表明,黃海動則臺海動,而臺海動則中國動,而中國動則東亞動。近代以來,遠東均勢格局決定性的轉折———比如1895年的甲午海戰(zhàn)和1950年的朝鮮戰(zhàn)爭———都是從黃海開始的。對此,日本軍事歷史學者司馬遼太郎解釋說,他說:“誰控制了黃海,誰就主導了在東北亞大陸說話的話語權!盵27]

  中國加強在黃海的戰(zhàn)略力量的目的在于從側翼保護臺灣地區(qū),因為如前所述,對臺灣地區(qū)安全具有顛覆性的危險來自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臺灣海峽是西北太平洋海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國國土東界應在臺灣地區(qū)的東海岸。中國實現臺海統(tǒng)一后,制海范圍就可直推至臺灣地區(qū)以東的深海區(qū),并對臺灣地區(qū)以北的宮古海峽和南邊的巴士海峽施加影響。如此,中國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海上國防力量就可以形成合力,并使中國海南島、臺灣島和遼東半島得以聯動,形成“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28]之勢。因此,唯有將黃海、東海和南海視為一體并使之相互呼應,長期拖延的南海主權問題才能得到順利解決。照此邏輯,從“三海一體”的視角看,在不太遠的將來,將并排于東部海域東海、南海、北海三大艦隊合成一體并編為“西太平洋艦隊”,實屬必要。

  在海上作戰(zhàn)力量體系中,臺灣回歸祖國以及捍衛(wèi)東海南海海域的中國主權已成應有之義,同時又不至將其力量伸展過遠,大體在遠東雅爾塔體系安排之內。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在不遠的將來,切實將中國海上實際控制線前移至臺灣東界——這原本就是中國領土的東界,屆時臺灣和平回歸就是可以想像的事。臺灣回歸祖國意味著中國有效的安全邊界真正推至西太平洋深海海域,有了深海,中國的核潛艇才可發(fā)揮終極反擊作用,中國航母建設才能大步向前邁進,中國大陸的經濟建設成果才能得到有效保衛(wèi)。

  朝鮮半島位于中國黃海的北翼,而黃海的安危事關東海的穩(wěn)定乃至中國臺灣的安全,臺灣的安危更是事關中國在西北太平洋的海上安全。如果將中國大陸沿岸和西北太平洋銜接的“三海”(黃海、東海、南海)視為一個連續(xù)的整體,我們就會發(fā)現,遼東半島猶如人的肩膀,黃海猶如連接肩膀的上臂,南海部分則相當于下臂,海南島相當于手掌,而位于東海的臺灣地區(qū)則是連接和聯動上下臂的肘關節(jié)。黃海失,則臺灣地區(qū)不保;臺灣地區(qū)局勢失控,中國在南海就不能持續(xù)發(fā)力。由此,臺灣地區(qū)就成了中國在西北太平洋制海權有效發(fā)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在臺灣海峽南北兩段中,北面是中國貫通西北太平洋制海權的主要矛盾所在,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則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說,不管是對日本還是對中國而言,控制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就接近控制了臺灣地區(qū),而控制了臺灣地區(qū),也就控制了沿中國海岸的西北太平洋的制海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臺灣回歸是實現西太制海權的關鍵;鑒于日本對臺灣野心不死,東海黃海一線是解決臺灣的關鍵區(qū)域,其中釣魚列島的主權回歸則是破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中國是亞洲的重心”[29],而臺灣是遠東南下北上的海上樞紐。從需求上說,美國用于遏制中國的所謂“第一鏈條”以西即靠近中國海區(qū)屬淺水海域,而核潛艇只有在深海隱蔽的條件下才可能實施二次反擊,顯然,突破“第一鏈條”,實現臺灣回歸祖國,對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30]的偉大目標具有越來越迫切的意義。國防新常態(tài)應當包括臺灣回歸祖的安排。

  現在人們常說在新的起點上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新的起點當然應該包括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戰(zhàn)略目標所需要的最起碼的地緣政治及海上安全環(huán)境安排:“三!卑踩珷可嬷袊鴮崿F“兩個一百年”最低的安全環(huán)境,如果臺灣問題能夠解決,“三海一體”也就順理成章了。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通過臺灣地區(qū)的連接就可從容地進入太平洋并實現臺海的最終統(tǒng)一。當前,美國和日本放緩了在東海的炒作,因為它們需要南海的局勢更加復雜化,以使美國增加盟友,日本也希望將中國的力量牽制在南海,在增加其盟友的同時還可減輕它無法負擔的東海壓力。

第1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共7頁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