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擁抱閱讀,過有情懷的“文學生活”
趙婀娜 唐寧
//8858151.com2016-04-28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今天,普通公眾與文學之間的距離是更遠了還是更近了?

  事實上,我們每天通過接觸報紙、互聯(lián)網、電視或其他媒體,甚至在對孩子的學習輔導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以某種方式參與“文學生活”。而關注普通公眾的“文學生活”,不僅能夠更有效地為學界提供研究方向,也能為文化產品的生產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上期,我們邀請各領域代表性人物講述自己的閱讀故事與感悟,倡導一種有詩意的“閱讀生活”。本期,我們走近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了解各領域的閱讀及文學生活現(xiàn)狀,倡導更為健康的閱讀文化,并鼓勵更多人通過擁抱閱讀,過有情懷的“文學生活”。

  ——編者

  如何評價當下的閱讀與文化生活?不妨用縱向的時間軸對比來看。

  這樣的圖景我們一定無法忘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閱讀的物質條件很差,讀書的風氣卻很濃,沒有錢買書,學校就把《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撕下來每天貼幾張到布告欄上,同學們類似看連續(xù)劇般,每天簇擁在布告欄前讀小說, 一兩個月才把《青春之歌》讀完。當時青年人對于文學閱讀的熱情,以及文學對于社會生活的影響,當下的年輕人已很難想象。而這恰恰代表了一代人的閱讀狀態(tài)、文學生活以及審美追求。

  今天,網上創(chuàng)作與網上閱讀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常態(tài)。網絡文學也成為當代“文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說,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變得越來越煩躁、沒有耐性,只讀微博與標題了,哪還有心思讀文學?文學在走向沒落?烧J真調查又會發(fā)現(xiàn)明顯的反證,每年長篇小說出版三四千部,各式各樣的散文與詩歌作品發(fā)布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上,創(chuàng)作的門檻降低了,隊伍卻明顯壯大了。而且,許多影視作品、綜藝節(jié)目也都搞得很“文學”,文學對日常生活的滲透比以往更廣泛與深入。更為重要的是,現(xiàn)在的讀者不再是被動的受眾,他們有更多機會也更主動地參與到創(chuàng)作活動當中,直接影響文學的生產與傳播。

  客觀看待閱讀與文學生活的變遷,才能倡導一種更有生命力的閱讀與文學生活方式。

  閱讀時長——

  “十分喜歡”閱讀的學生比例在逐年下降

  當前,不同人群的文學閱讀情況究竟如何?課題組有代表性地選取了大學生、作家、白領、媒體從業(yè)人員、農民工打工者、出租車司機、幼兒等群體,進行了文學閱讀情況的基本調查。

  調查發(fā)現(xiàn),從閱讀時長來看,作家每天的閱讀時長最長,每天閱讀文學書籍時間在1小時及以上的占85%,其中,兩小時以上的占40%.其次是大學中文系學生,每天閱讀兩小時以上的占23.3%,閱讀30分鐘到兩小時的占63.8%.

  還有一些群體的閱讀情況并不樂觀。針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調查顯示,當被問及“你的業(yè)余生活主要做什么?”選擇最多的是“睡覺”和“游戲”,分別占到30%和25%.之后是“逛街”“看電視”“讀書”。選擇“讀書”的比例僅為8%.

  媒體從業(yè)人員也是課題組重點關注的對象,因為該群體的工作性質與內容與文學和閱讀的關系最為緊密。調查發(fā)現(xiàn),上網和看影視作品已經遠遠超過讀書,成為媒體從業(yè)者“平時喜歡做的事”。

  大學中文系學生的文學閱讀現(xiàn)狀也不容樂觀。面對“文學閱讀在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的調查選項,只有22.1%的學生選擇“大部分業(yè)余時間在閱讀”,15.9%的人選擇“偶爾閱讀”。結合“每天閱讀文學作品的時間”的調查來看,選擇“兩小時以上的”僅為23.3%,63.8%的人選擇“30分鐘到兩小時”,還有12.9%的人選擇“30分鐘以下”。課題組分析,大學中文系學生在文學閱讀上所花費的時間基本上不到兩個小時,文學閱讀在他們生活中所占比重并不高。

  更值得關注的是課題組針對某小學的調查。一年級學生在“您喜歡閱讀嗎”這個問題上僅有21%的學生選擇了“十分喜歡”,選擇“比較喜歡”的學生占42%.還有35%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閱讀,這個偏高的比例應該引起注意。還有2%的學生選擇了“討厭閱讀”,這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消極的態(tài)度,認為課外閱讀是在浪費時間。同時,課題組調查還發(fā)現(xiàn),隨著學段的增長,選擇“十分喜歡”閱讀的學生比例在逐漸下降,討厭閱讀的學生比例卻在上升。

  閱讀動因——

  貼近日常生活的作品更受歡迎

  在閱讀動機上,不同群體都呈現(xiàn)出與自己專業(yè)或職業(yè)相關的現(xiàn)象。如作家群體,他們閱讀主要立足于吸收精神營養(yǎng)(占42%),還有部分作家從純粹審美角度來看待文學閱讀(占32%)。大學中文系學生閱讀的動機中熱愛文學的比例為32.4%,專業(yè)學習的比例為43%.出租車司機閱讀是為了豐富經驗、提升素養(yǎng)。媒體從業(yè)人員則是為了了解文化、增長見識。

  課題組對多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了一對一的訪談,調查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進城務工人員看來,文學作品的作用主要是提升思辨的能力和精神慰藉。一些務工人員表示:平時的生活方式比較單調,與人交往也不多,閱讀能使生活變得充實,自我感覺也會相對愉快。同時,課題組還發(fā)現(xiàn),相較于其他文學作品,以《蝸居》為代表的與務工人員日常生活狀態(tài)更貼近的作品,更受到該群體的認可,調查顯示,讀過或聽說過六六及其小說《蝸居》的打工者占群體總數的43.8%.

  為此,課題組分析:農民工是一個數量非常龐大的群體,他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與他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構成他們幸福感的一部分,并進而關聯(lián)著城市的文化、形象乃至治安。而且,對于青年農民工來說,文化可塑性大,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文化素養(yǎng)可以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甚至未來的國民文化素質。因此,農民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非常值得社會關注,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應該著力加強針對該群體的創(chuàng)作,以多種方式關注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課題組還開展了對大學中文系學生閱讀動因的調查。從調查看,當前中文系大學生對文學的認同度仍較高。63.3%的人認為在當今社會談論文學,“可以提高人的品位、層次”,有 17.7%認為“對社會進步有很大影響”,與之相一致,對于文學的本質,79.1%的人認為文學是“一種人文關懷,給人以心靈慰藉”,還有13.8%的人認為是“一種社會文化,幫助提高文化水平”,只有3.2%和1.5%的人的選擇是“純粹的審美”和“純粹的消遣娛樂”。

  為此,有專家分析指出:大學生文學閱讀意義深遠。首先,文學閱讀是所有文學能力之本。文學鑒賞、文學寫作、文學研究都需要建立在廣泛的文學閱讀基礎上。其次,文學閱讀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而由于大學中文系的專業(yè)特點,他們的素養(yǎng)、能力將會對整個社會的文學閱讀和文學文化素養(yǎng)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近年來在文學研究界,大家普遍反映部分文學研究者文學感悟能力降低,缺乏必要的文學鑒賞與判別能力,甚至出現(xiàn)歷史和語言方面的低級錯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研究者本身缺乏足夠而必要的文學閱讀。

  閱讀載體——

  鼓勵年輕讀者堅持深閱讀

  考察閱讀現(xiàn)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就是閱讀載體的變化。而從閱讀載體的變化,我們能夠看到閱讀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未來的趨勢。

  課題組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有聲閱讀是部分特定群體的主要閱讀方式。比如出租車司機最喜愛的是歷史和官場小說,他們在工作期間,經常利用廣播收聽小說。

  此外,互聯(lián)網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介質,成為覆蓋最為廣泛的閱讀載體。而與之相關的,碎片化閱讀也漸成趨勢。

  課題組專門針對北京地鐵一號線和高鐵G184次列車的乘客做了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地鐵族以學生、公司白領、機關干部、民營企業(yè)主等為主體;年齡跨度在18到45歲,大專以上學歷占71%,白領占41%.地鐵上的碎片時間內,大多數人會選擇五件事——發(fā)呆、閑談、聽音樂玩游戲、看視頻、閱讀。前三件只起到打發(fā)時間的作用,后兩件才展現(xiàn)出他們文學生活的內容。在對G184次列車乘客調查的過程中,每節(jié)車廂約有30%的乘客在使用移動設備,多數在觀看視頻,內容多為美劇、日本動漫和商業(yè)電影,僅有很少量的人群在進行基于網絡的閱讀,更少數的人堅持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

  對此,有專家分析,移動視頻以其輕松、有趣的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受眾,尤其是年輕受眾,移動終端也成了商家逐鹿的主戰(zhàn)場。從傳統(tǒng)紙質閱讀,到基于互聯(lián)網的文字閱讀,再到基于互聯(lián)網的移動視頻,閱讀形式的變化折射了技術的進步,卻也引發(fā)了我們的憂慮:一方面,必須大力提升移動視頻內容的質量和品格,營造健康的網絡視頻文化;另一方面,也必須大力引導受眾,尤其是年輕人將部分注意力轉移回系統(tǒng)閱讀和深入思考。這對于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在全社會營造健康、向上的閱讀文化十分重要。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