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時政擷英-正文
新聞輿論職責使命“48字方針”的提出——
彰顯傳播理念創(chuàng)新和視野格局
孟威
//8858151.com2016-04-12來源:遼寧日報
分享到:更多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宏觀、全局的高度,點明了新的歷史階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位與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主流媒體傳播中國夢、“一帶一路”等中國話語理念,新聞輿論發(fā)揮了強大的引導力。但轉(zhuǎn)型期社會輿論環(huán)境趨于復雜,新媒體提供了多渠道空間,也滋長了輿論表達的無序性。新的時代條件下,堅定立場導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新聞輿論發(fā)揮時代影響的重大主題!48字方針”的提出,針對性強,提綱挈領寓意豐富,明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力量源泉、目標效果、原則要求和任務方法,彰顯出傳播理念創(chuàng)新和視野格局。

  1.“高舉旗幟、引領導向”

  旗幟表明道路,導向指引方向!案吲e旗幟、引領導向”,是新聞輿論工作的核心和靈魂,也是構建適合國情的傳播思想理念與原則方法體系的根本指針。其要義在于堅持黨性原則,堅定輿論宣傳的陣地意識,堅持黨管媒體、黨媒姓黨。

  當下,媒體堅持黨性原則更要把握好兩個關節(jié)點:一是在導向上不打折扣、不含糊其辭,“政治家辦報”;二是在認識上,摒棄將黨性和人民性對立看待的錯誤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追求,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讓主流聲音傳得更遠、更久、更響亮。

  2.“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新聞輿論立足于中國發(fā)展的現(xiàn)實,面向世界著眼大勢求實效,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要求新聞輿論工作時刻保持服務意識大局意識。要密切配合黨的各項工作,積極準確地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五大發(fā)展理念等,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如果新聞報道只習慣于盯緊個人利益、局部利益或小團體的利益需求,而忽視對全黨、全局和整體的把握,輿論就會出現(xiàn)偏差,給黨和國家?guī)頁p害。

  例如,在“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中,對于消防人員身份和補償問題的質(zhì)疑追問,個別人的情緒宣泄經(jīng)一些媒體渲染,給公眾認識和救援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干擾; 近來有網(wǎng)絡大V借口批判房地產(chǎn)業(yè)、娛樂業(yè)的問題,炮轟黨領導下的中國道路和人民民主,一些媒體不加分辨地跟風炒作……這些都與思想導向直接相關,有損大局,違背了新聞輿論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的職責要求。

  3.“團結人民、鼓舞士氣”

  當前,我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國際形勢經(jīng)歷較大變局,社會創(chuàng)新變革加速,跨國跨區(qū)域交往更加頻繁緊密,各種矛盾疊加變換放大,思想領域多變性增強!懊裥木褪亲畲蟮恼巍。當此之時,新聞媒體要通過輿論的力量,“團結人民、鼓舞士氣”。必須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將導向意識貫穿到新聞生產(chǎn)和輿論傳播互動、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不能因新媒體平臺介質(zhì)不同而放松要求,也不能因副刊、娛樂等形式體裁差別而回避傳播責任。像今年春節(jié)期間,“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nóng)村”“東北鄉(xiāng)村混亂村風凋敝”等虛假新聞被揭露后,一些傳播者和媒體卻以“隨筆雜記”“自媒體”來為其開脫,用城鄉(xiāng)矛盾問題激化不平衡心理,突破了“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的底線要求。

  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團結鼓勁意味著注重調(diào)查研究,“根據(jù)事實來描述事實”,意味著客觀、平衡地反映社會沖突化解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必然要求。在輿論報道領域,新聞媒體只有既準確報道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物全貌,遵循規(guī)律說實話動真情講真意,才能增強信心樹立公信力、凝聚共識振奮精神。

  4.“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新聞輿論工作,是立場導引知識傳遞,也是品德力量、智慧技能的傳播和培養(yǎng);讼嚷杉海侣勢浾摴ぷ髡呤紫纫μ岣咂返滦摒B(yǎng)和自律意識,提升新聞作品的文化品格,以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引導人鼓舞人,增強輿論傳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風化人,也要重視用戶思維,在差異化、分眾化、個性化的自媒體,社交移動日趨主導的新媒體傳播時代,注重研究不同信息消費群體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習慣,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從接近性、趣味性、生動性、可讀性方面下功夫,接地氣,使新聞輿論引導“入眼、入腦、入心”,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

  在這方面,實踐中的一大誤區(qū)是以“唯需求論”覆蓋“用戶中心論”。表現(xiàn)為標題黨熱衷于庸俗與惡趣,互聯(lián)網(wǎng)上無底線的“人肉”與“惡搞”等放任行為。2016年初,圍繞“快播案”的色情傳播問題,有傳播者以“技術無罪論”,為傳播責任意識的淡漠與缺失詭辯,嚴肅的社會價值觀被邊緣化、平面化、娛樂化。凡此種種,如若任其傳布,恐怕加重的只能是心靈的空虛、認識的膚淺與信仰的飄浮。南京“彭宇案”也是一個沉重的教訓,為數(shù)不少的傳統(tǒng)媒體、新興媒體,或主流或不入流,同聲合唱“中國人失去了公德心”,而事實澄清之后,無一家媒體更正或道歉,只落下逝者悲悲、生者戚戚。

  世俗習慣、風尚格調(diào)、文化氛圍和生活品味的形成,都與新聞輿論工作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新聞輿論的喜憎好惡、是非取舍,在公眾的信息消費中潛移默化地化人成物、化情成性,強化或改變社會的文化理念、價值追求,引導或重塑人們的思想意識。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面對紛繁復雜的新聞事件,只有把握好時度效,以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zhì)的輿論報道,春風化雨凝心聚力,才能引領社會形成良好風尚。

  5.“澄清謬誤、明辨是非”

  新聞輿論工作在弘揚優(yōu)秀文化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要敢于直面社會丑惡激濁揚清,把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相統(tǒng)一,謳歌先進針砭時弊,引領社會正氣。在事關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更要“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輿論監(jiān)督是黨的新聞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鮮明特征。“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體現(xiàn)的是黨所提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的優(yōu)良作風,表達的是新聞工作對人類共同體命運的真切關愛和尊重,對公平正義的勇敢追求。

  實踐這一方針,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無私無畏勇于擔當,同時培養(yǎng)敏銳的感知力,提高處理變局的能力,增強理性判斷的能力和辯證分析的能力。在“內(nèi)蒙古呼格冤案”的調(diào)查中,新華社記者為揭示真相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呼吁,用良知和真情去關懷,用冷靜客觀之筆去記錄,追蹤真相不放棄,真正體現(xiàn)出了心為民所系、責為民所擔、魂為民所立的精神理念,體現(xiàn)了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意識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6.“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

  這是時代的要求,包含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更好地參與世界了解世界,一個是更好地認識自身展示中國。

  總結以往的經(jīng)驗教訓,媒體需要解決好三方面的問題:一是不要人云亦云,不以西方媒體為參照和偶像。要以獨立、負責任的精神,真實、準確地回答“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在中外比較中揚長避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要在比較中迷失,或陷入邯鄲學步的尷尬境地。二是要避免將對內(nèi)宣傳的思維方式、敘述模式簡單搬入對外傳播。要研究國際傳播對象心理需求、遵循傳播規(guī)律,實現(xiàn)有效傳播、講好中國故事。三是要力戒盲目迷信資本和技術優(yōu)勢。不能把國際影響力的建立等同于說反話、說怪話、炫平臺、花大錢、造聲勢,而要積極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推動傳播理念、內(nèi)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的全方位創(chuàng)新,用好新媒體資源平臺,打造旗艦媒體,增強國際傳播力,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處于意識形態(tài)的最前沿,新聞輿論關系道路方向、人心士氣和中心大局!48字方針”必將成為一股強大的精神動力,不斷推動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堅定性自覺性,進一步增強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責任感使命感,凝聚起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強大輿論力量。(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wǎng)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