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時政擷英-正文
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傳播真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談習近平同志語言風格的啟示
//8858151.com2015-02-06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創(chuàng)建讓百姓聽得懂的話語體系

秦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工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郭紅松繪)

  細讀習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講話,有如下幾點感想:

  語言要有感染力,內容必須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實踐是大課堂,生活是教科書,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習近平同志曾長期在基層工作,與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系,充分了解國情民意。他的講話中,時時流露出人民群眾的語言。如改革要“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穩(wěn)”,統籌兼顧要“十個指頭彈鋼琴”,抓作風建設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等等。這表明,習近平同志的語言力量來自人民群眾,來自人民的生活。習近平同志的講話之所以受到群眾歡迎,讓群眾點贊,恰恰是因為這些語言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語言要有吸引力,形式必須簡潔明了,生動活潑。語言晦澀難懂,空話套話連篇,形式單一僵硬,是宣傳思想工作之大忌,如何轉變文風,是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學術研究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習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講話有一個鮮明特色,就是表達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無論在國內基層考察,還是在國外進行國事訪問,他經常用講故事、打比方的方式來闡釋深刻而復雜的道理。比如“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就是他在任國家主席之后出訪俄羅斯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fā)表演講時打的一個比方,強調的是走適合本國國情發(fā)展道路的重要性,也顯示出中國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習近平同志這種平實、簡潔、通俗的語言風格,顯示出他的語言力量和平易近人的執(zhí)政風格。

  語言要有影響力,其背后必須有深邃的思想和廣博的知識積累,為此必須終身學習。把深奧的治國理政之道,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需要高超的智慧,需要深厚的思想積累和廣博的知識積累。要具備這一條件,必須堅持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曾反復要求,領導干部要好讀書、讀好書,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和一種精神追求。作為黨的總書記,他多次強調,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必須把“學習型”放在第一位,因為“學習是前提,學習好才能服務好,學習好才有可能進行創(chuàng)新”。他引用古人所說的“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來要求廣大黨員加強學習。他認為,如果不學習,就會出現“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狀況,“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時代的危險”。他倡導要全面、系統、富有探索精神地學習,“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習近平同志執(zhí)政以來,之所以提出了那么多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之所以能夠如此嫻熟地運用群眾語言、俚語典故和詩文格言,就在于他身體力行,熟讀中外傳統文化經典。

  學習習近平同志的講話風格,讓我們深深地感覺到,無論作為黨的領導干部,作為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者,還是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作為高校教師,都應該注意改造自己的語言和文風。我們應該學會好好說話,說老百姓愛聽并且能聽懂的話。我們要創(chuàng)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首先必須創(chuàng)建讓中國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語體系。

1 2 3 共3頁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