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人民日報:確保民生安全網“網底”密實堅韌
//8858151.com2014-02-28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近日,國務院頒布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黨和國家推進以法治方式織牢民生安全網的重大成果,對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救助是向特定困難群眾提供及時、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民生安全網的“網底”?椕苤蚊裆踩W“網底”,關乎困難群眾的溫飽冷暖,是最基本的生活問題,直接影響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和社會公正有效實現。經過多年發(fā)展,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切實保障了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城市“三無”)供養(yǎng)人員、受災人員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為加快健全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但社會救助工作也存在保障不完善、體系不完整、制度“碎片化”等問題,仍有部分群眾基本生活困難,成為民生保障的“短板”。

    編織一張更加密實、更加堅固、更加有效的民生安全網“網底”,兜住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既是各級人民政府不可推卸的法定職責,也是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應當享有的法定權利!掇k法》站在全局高度,凝聚共識、攻堅克難,首次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將各項托底性救助制度統(tǒng)一起來,形成既各有側重又相互銜接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將“統(tǒng)籌城鄉(xiāng)社會救助制度”立法理念貫穿始終,確保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惠及城鄉(xiāng)全體居民。以專章形式明確將醫(y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yè)救助寫入法規(guī),納入社會救助體系,從制度上消除人民群眾后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最大限度地積蓄自主脫困的能量。特別是《辦法》確立臨時救助制度,突出“救急難”作用,避免了“網底”編織不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這些制度安排,將中央關于加強社會救助工作的方針政策變成為國家意志,將社會救助工作的成功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將各級政府部門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任務確定為法定職責,使困難群眾不為饑寒所迫、大病所困、失業(yè)所憂、災害所難。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要真正讓鐵規(guī)發(fā)力,讓制度生威,當務之急是要抓好《辦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各級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用制度規(guī)范救助行為、靠制度履行救助職責的良好機制。必須加大對《辦法》執(zhí)法力度,堅決防止“漏助、錯助、騙助”行為和救助不力的“冷漠病”,堅決杜絕盲目攀比和“養(yǎng)懶漢”現象,確保社會救助資源真正用于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應盡快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形成銜接配套、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做到社會救助事有人管、責有人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备骷夵h委政府應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認真學習貫徹執(zhí)行好《辦法》,確保民生安全網“網底”密實堅韌,給全社會以穩(wěn)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預期,減少不安和焦慮,促進社會公正。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