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新華社:霧霾面前,相關部門豈能避重就輕
//8858151.com2013-11-07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更多

    近日,京津冀一帶再度遭遇嚴重霧霾污染。據中國氣象局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平均霧霾日數創(chuàng)52年來最高。霧霾天氣頻繁出現,而且范圍還在擴大,無論東西南北都沒能幸免,廣西柳州、湖南長沙甚至海南等眾多南方城市都遭遇了較為嚴重的霧霾天氣。

    昔日在文學作品中頗有浪漫意境的“霧”天,如今卻讓人們避之不及。而最讓人擔憂的是,霧霾正頻頻造訪,幾乎和刮風下雨一樣,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或許你計劃這周末帶孩子外出郊游透透空氣,因為霧霾來臨被迫取消;學校里原計劃召開的運動會,會因為霧霾推遲。

    霧霾大舉侵入了人們的生活,但公眾對霧霾的成因、源頭甚至是危害,都還顯得處于茫然、無助之中。對于霧霾來襲,氣象部門的解釋大多是因為特殊地形結構、污染物易積累等原因;又有政府部門出來說,因為街頭燒烤、工地揚塵等原因導致PM指數升高。甚至還有新聞說,因為城市居民炒菜油煙導致霧霾。

    上述說法不少顯得有些籠統(tǒng)牽強,讓人懷疑相關政府部門避重就輕。有成都人大代表質詢環(huán)保局:準確的大氣污染源到底搞清楚沒?人大代表尚且云里霧里,普通老百姓豈不是更是迷糊?

    每當霧霾來臨,氣象部門便發(fā)布藍色或紅色預警、政府采取機動車限號等應急措施。各地也紛紛出臺了空氣重污染的應急預案。但對于公眾來說,每次重復預警——限制——解散——再次來襲這樣的“流程”,顯然是不夠的。面對很多似是而非的專家解釋,面對許多含混模糊的投資規(guī)劃,面對遲遲不見動靜的治理方案,公眾在越來越多的困惑中更趨焦慮。

    要緩解公眾質疑、不辜負百姓期待,政府部門應調研應更加深入詳實,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科學,污染治理更注重長遠規(guī)劃和落到實處。畢竟,人人都需要在藍天下自由呼吸。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