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焦點人物-正文
劉大山:無原則的溺愛通向傷害
//8858151.com2014-02-18來源: 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據(jù)媒體報道,26歲的朱小姐結(jié)婚半年多了,她堅持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早上都由媽媽親自幫她穿好襪子,吃完早飯后,還要媽媽送她到公交車站,目送她走了后才離開。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但無原則和不講究方法的愛,帶來的卻可能是傷害。26歲了還讓媽媽幫忙穿襪子,究竟是不會呢,還是不愿意自己動手?每個看到新聞的人在吃驚的同時,都忍不住發(fā)出一聲嘆息。盡管報道中只舉了兩個小例子,但透露出的信息卻完全符合專家所言的“中國式溺愛”,即特殊待遇、無條件滿足、無原則縱容。

    過分溺愛之下,孩子不光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失去了自我發(fā)展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孩子心智和人格上易形成致命的缺陷。作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應(yīng)懂責(zé)任、有敬畏、知感恩、會愛人,而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普遍存在意志薄弱、缺少主見、嬌氣蠻橫、自負無知等現(xiàn)象。穿襪子、洗衣服、乃至燒飯等家務(wù)技能,短時間內(nèi)就能突擊學(xué)會,但已定型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卻幾乎無法重塑。

    實際上,“中國式溺愛”造成的可怕后果并不鮮見:留日學(xué)生上海機場刺母,寧波媽媽欲賣腎成全兒子做“富二代”,清華研究生硫酸燒狗熊……這些極端案例,一次次為我們敲響警鐘。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遺憾的是,有的父母過于關(guān)注孩子衣食上的物質(zhì)滿足,在精神和人格成長上卻放任自流,甚至無原則溺愛。這樣的愛,是一種無知的愛,釀出來的只能是一杯害人害己的苦酒。

    相比之下,昨天的另一條新聞就大異其趣:在寒假里其他孩子宅在家看電視玩游戲時,游府西街小學(xué)一名12歲男孩和爸爸騎游臺灣,6天騎行800公里,還收集了181份祝福青奧的簽名。這樣做,既鍛煉身體、磨練意志,又開闊眼界、奉獻社會;在這種理念下形成的親子關(guān)系,更加豐富和多層次,遠非父母單方奉獻造就的家庭關(guān)系可比。在孩子成長中,愛的因素必不可少。如何杜絕“中國式溺愛”,需要父母伴隨孩子一同學(xué)習(xí)成長,理智地愛,有原則地愛,讓健全的身心成為孩子應(yīng)有的人生底色。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