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楊朝清:應給鄉(xiāng)村教師更多制度護佑
//8858151.com2014-01-24來源: 長沙晚報
分享到:更多

    近日,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發(fā)布了《中國農村教育發(fā)展報告2012》。報告指出,農村教育雖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資待遇低下,職稱評定難,在榮譽體系處于末端,農村教師這個職業(yè)對優(yōu)秀人才的吸引力卻日益減弱。年輕男性寧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農村當教師。(1月23日《中國青年報》)

    伴隨著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教育資源在城鄉(xiāng)之間的分配更加失衡。作為理性選擇的結果,“當教師不如當小工”的背后,是鄉(xiāng)村教師的生存困境。從物質激勵上來講,鄉(xiāng)村教師的經濟收入比不上工地上的小工;從社會認同上來看,鄉(xiāng)村教師在職稱評定上“大器晚成”,在榮譽體系中也處于一種邊緣化狀態(tài);鄉(xiāng)村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成本和收益卻嚴重不對等,比較差異導致的心理落差,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相對剝奪感。

    說到底,鄉(xiāng)村教師和其他弱勢群體一樣,在身份、待遇和社會評價體系上承受了太多的“痛點”。年輕人寧可當小工也不愿當教師也好,一些地方出現了教師流失現象也罷,當鄉(xiāng)村教師成為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的時候,我們就有必要再度討論和反思對待鄉(xiāng)村教師的制度良心。

    正如知名學者易中天所言,“人們把老師比喻成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完全不贊同。這是不把老師當人,照亮別人的同時為什么要毀掉自己,就不能不毀掉自己嗎?”長期以來,鄉(xiāng)村教師通常被塑造為甘于犧牲、無私奉獻的“人梯”;可是,在這樣一個經濟因素不斷嵌入社會生活的時代里,倘若鄉(xiāng)村教師還在為基本的物質生活發(fā)愁和苦惱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愿意拿起鄉(xiāng)村教師的教鞭呢?

    作為基礎教育的守望者,鄉(xiāng)村教師的生存境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寒門學子前進的道路。一個旨在“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未來的希望”的社會,應該進行及時、有效的“制度補血”,健全鄉(xiāng)村教師的社會支持,讓他們的人生有更多的光亮。強化物質激勵、提升社會認同,只有讓鄉(xiāng)村教師的勞動更有價值,只有讓鄉(xiāng)村教師過上更加有安全感、有尊嚴感的生活,才會吸引更多人投身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只有將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結合起來,鄉(xiāng)村教師悲苦的人生才會變得溫暖起來。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