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王石川:胡同里看天,以民生為坐標
//8858151.com2014-02-26來源: 京華時報
分享到:更多

    從古都歷史文化保護到胡同居民的安居夢想,從治理交通擁堵到嚴查“地溝油”上餐桌,習近平的關注重點,猶如一張視野開闊的民生畫卷。

    “霧霾尚未散去,總書記已經走來!弊蛱煜挛4點,追隨微博網友熱議的腳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正式發(fā)布習近平視察北京的消息。當天,習近平先后走訪了北京市規(guī)劃展覽館、平安大街東不壓橋、雨兒胡同、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和首都博物館。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接地氣之必要。追尋習近平昨天走過的足跡,可清晰地感受到他對民生的關切。一路走來,問百姓冷暖,聽民眾心愿,“做飯燒什么?”“取暖方便不方便?”“胡同里幾個廁所?”輕聲細語,關心民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下一步有什么愿望?”“房子再大一點,再有個衛(wèi)生間!眴柎鹬g,正視民眾訴求,可知民生在總書記心中的分量。

    特別是這樣一個生動的細節(jié):“地溝油哪去了?”習近平問介紹生活垃圾處理情況的北京市市政管委負責人,“沒有去搞麻辣燙吧?”無論“地溝油哪去了”的叩問,還是“沒有去搞麻辣燙吧”的調侃,幽默言辭中,映照出總書記對民間敘事的準確掌握,對百姓餐館的深度關切,以及對民眾焦慮的感同身受!俺园傩罩,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習近平認同這句話,正因為把自己當成民眾中的一員,才愿意走到民眾中間,也才能知道民眾最需要什么。

    從食,到住,再到行,習近平的民生視野涵蓋了民眾的方方面面。

    如果說衣食住行,是民眾所要考慮的物質需求,那么文化則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標,也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寄托。在首都博物館北京歷史文化展覽,“燕薊神韻”“國際都會”“日下積勝”等展區(qū)吸引住了習近平的目光,每一次駐足都是對傳統(tǒng)的敬畏、對文化的親近。一個耐人尋味的注腳是,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習近平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們“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幽默話語的背后不正訴說著領導人的文化觀嗎?基于對文化的熱愛,才有這種小心翼翼。

    從古都歷史文化保護到胡同居民的安居夢想,從治理交通擁堵到嚴查“地溝油”上餐桌,習近平的關注重點,猶如一張視野開闊的民生畫卷,在這張畫卷中不難發(fā)現(xiàn)習近平的思考,更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價值坐標,他的理想與追求。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