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李 云:舌尖上的PM2.5?
//8858151.com2013-10-15來源: 沈陽日報
分享到:更多

    實驗結(jié)果顯示,烹飪確實能產(chǎn)生PM2.5,但蒸、煮方式,產(chǎn)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時,PM2.5則迅速飆升8倍到近20倍,達到嚴重污染甚至爆表級別,其中炒菜產(chǎn)生的PM2.5最多,5分鐘內(nèi)PM2.5數(shù)值就從開始時的38微克/立方米增加到了787微克/立方米。(10月14日《新京報》)

    “烹飪催高PM2.5”,引發(fā)網(wǎng)友吐槽,更多的是質(zhì)疑如此結(jié)論的科學性。實踐出真知,實驗出結(jié)果。不信科學,我們還能信什么?也許,公眾想要接受“烹飪催高PM2.5”的現(xiàn)實,還有些不情愿的。但烹飪不是PM2.5的“臨時工”。在我們品味中華美食的同時,舌尖上也嘗到了“苦澀”。

    我們向來以中華飲食文化為豪。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國》更是讓都一個中國人“胃口大開”。但傳統(tǒng)烹飪技術帶來的副作用,哪怕只有PM2.5一般大小,可也絕不是“微”不足道。尤其是一些習以為常的烹飪,不僅催高PM2.5,也給身體的病變以可乘之機。炒菜、油炸之類潛伏著“負能量”,有專家指出,油煙里有苯并芘、雜環(huán)胺等大量致癌物質(zhì),會吸附粘到PM2.5上,這比“普通的灰塵還要厲害”,被人體吸入后容易引發(fā)肺癌、胃癌等。尤其是炒菜油炸溫度在200℃以上,油長時間高溫加熱,會產(chǎn)生數(shù)百種有毒物質(zh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在烹飪環(huán)節(jié)埋下安全隱患,不得不引起公眾的警覺。

    PM2.5,烹飪技術革新的“作料”。興利除弊、揚長避短,是任何技術革新的軌跡,這里面有時也包含“忍痛割愛”。這除了依賴于一家一戶的烹飪技術革新,更需要相關部門出臺有關標準。再宏觀一點看,降低PM2.5,全社會都要做“減法”,既抓主要矛盾,也不放過次要矛盾。中國烹飪技術的多樣性與多元化可以“應用”到PM2.5治理當中,如,有些過剩產(chǎn)能要下決心“炸”,有些環(huán)保污染必須要“蒸”!吧嗉馍系腜M2.5”不是“發(fā)微信致?lián)矶隆钡亩巫,我們需要認真對待。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