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劉晶瑤:群眾的眼睛是檢驗霧霾天的唯一標準
//8858151.com2013-10-11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更多

    數據應當是為解決問題服務,而不是用來遮丑的。一味追求光鮮的表面,這樣的文章做給誰看

    據新京報報道,國家城市環(huán)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表示,跟民眾感觀不一的是,近十年北京的灰霾天實際上呈下降趨勢,目前自動監(jiān)測站在高濕條件下獲得的PM2.5監(jiān)測數據會失真,“大約虛高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需盡快糾偏。

    昨日一場大風,將北京上空的霧霾吹散,壓抑許久的灰色也變得湛藍湛藍。

    用網絡流行語說,“喜大普奔”的北京市民不再厭惡狂風走石,而開始期盼刮風的天兒。借用同事在微信群里的話,“北京的環(huán)境問題,不管是沙塵還是霧霾,其實就是一陣風的問題,建議設置引風入京辦公室,或者干脆成立呼風喚雨局!

    在北京人民的心目中,大風天早已和藍天畫上了等號。雖說大風送走了霧霾,卻也帶來了沙塵,走了PM2.5,迎來了“PM250”,但在藍天帶來的好心情面前,刮大風就成了小問題。

    說到底,群眾的眼睛才是檢驗霧霾天的唯一標準。人們用口鼻去檢測空氣質量,用肺去替城市呼吸,用生命健康在感知周圍的環(huán)境。無論監(jiān)測數據幾何,真正衡量城市空氣質量的,不是冷冰冰的數據,永遠應該是身處其中的市民。

    說通過數據顯示,空氣質量連續(xù)14年的持續(xù)改善,灰霾天數呈明顯下降趨勢。我只能說,這是如假包換地睜眼說瞎話!前幾年,有多少市民知道什么叫霧霾?現(xiàn)在三天兩頭霧霾罩天,難道不是真的,而是市民們集體做夢、集體幻覺?!  當然,北京市近年來在治污問題上并非無所建樹。在《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中,針對備受關注的以PM2.5為代表的大氣污染現(xiàn)狀,從機動車、工業(yè)、建筑施工等多方面開展大氣環(huán)境治理。無論是將要出臺的交通擁堵費,減少機動車購車指標等等,都對市民日常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然而,積重難返的北京空氣污染,似乎并未在重拳面前有多少改善,至少是人們的觀感越來越差。

    不知道與公眾感受相悖的數據是怎樣得出來的,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引起公眾恐慌的不是數據,而是實實在在呼吸的順暢程度。無論表面的數字做得多漂亮,真正讓全社會見證治污成果的方式,還是找回藍天白云。糾纏于所謂數據的精確,又有多少實際意義呢?數據應當是為解決問題服務,而不是用來遮丑的。一味追求光鮮的表面,內部卻是團團敗絮,這樣的文章做給誰看?

    “專家”提出,“減輕民眾恐慌,只有對數據糾偏”,依我看,與監(jiān)測數據是否有誤相比,精準定位當前的空氣污染源,盡快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驅趕霧霾,找回更多的藍天白云,遠比自說自話地“糾偏”監(jiān)測數據更能令市民減輕恐慌。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