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軍事國際-正文
把紅色基因植入在“官之初”
蓋金東
//8858151.com2017-11-24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更多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軍隊院校作為軍事人才成長的搖籃,應將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緊抓實,使廣大學員在“官之初”就樹立正確的人生信仰和志向,并用以帶兵育人。

  紅色基因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和人民軍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等歷史時期孕育、積淀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蘊含著我黨我軍的精神密碼,富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和無窮的價值力量,既是實現(xiàn)強軍興軍的精神源泉,也是培養(yǎng)“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重要內容。作為軍隊院校必須積極主動盤活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把紅色基因植入廣大學員頭腦,融入強軍興軍實踐。

  積極開掘和盤活資源。我黨我軍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斗爭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銳意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史,蘊藏著豐富的紅色資源,需要我們組織力量進行深度挖掘、系統(tǒng)清理、有效整合和全面展示。組織專家做好現(xiàn)有的、駐地的和本系統(tǒng)、本單位的紅色資源收集整理工作,將其編成書籍、搬上網(wǎng)絡,做成資料庫,使紅色教育資料極大地豐富起來,做到學習隨時可取,備課隨時可查。把相對單一的模式變得多姿多彩。以往的紅色資源大都以文字和實物方式展現(xiàn),現(xiàn)今應盡最大可能將其變成電子形式,讓文字變成圖像,讓實物走上熒屏,讓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讓無聲變?yōu)橛新,使之動起來、活起來。善于借用地方紅色資源,將觀摩駐地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作為教育手段,把地方網(wǎng)站的紅色教育內容鏈接到本單位教育體系,使紅色資源突破建制、地域等局限,為我所用。

  采取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結合時代氣息和青年學員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確保紅色基因觸及靈魂。首先,努力實現(xiàn)教育目標與教育方法的有機統(tǒng)一。把紅色基因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大綱當中去,融入到學員日常生活當中去,濃郁教育氛圍,形成教育合力,并通過邀請專家學者、典型人物等進行專題講座等形式和采取聽、說、讀、寫、唱、講、演、議等方式來深化紅色基因教育效果。其次,努力實現(xiàn)單向灌輸與雙向互動的有機統(tǒng)一。既注重對學員的紅色基因教育灌輸,又要根據(jù)學員的學習特點,加強教育活動的雙向互動,尤其要善于充分借助新媒體手段,拓展網(wǎng)絡交流平臺,通過QQ、微信、BBS、博客、微博等新載體,在教與學之間架起橋梁,增強紅色基因融入學員思想的主動性、靈活性、感染力和滲透力。

  切實做好實踐轉化工作。傳承紅色基因,既要在學習理解上求深入,更要在推動實踐轉化上求深入,防止和克服“表面化”“口號化”等現(xiàn)象。首先,引導學員明白獻身國防和軍隊事業(yè)與接受紅色基因的關系。接受什么樣的基因,才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加入到人民軍隊,就必須接受人民軍隊的基因,要懂得我們這支軍隊是黨絕對領導下的一切為了人民的軍隊,是一支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的軍隊。要在未來履行好帶兵職責,就必須及時地完整地接受紅色基因,這樣才能更加自覺地踐行我軍的性質宗旨和職責使命,也才能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長。其次,努力把紅色基因轉化為學習本領、報效國家的動力。傳承紅色基因并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將其化作行動。作為“官之初”的學員,就是要通過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增強學習科學理論、軍事知識、專業(yè)技能的熱情和動力,不斷積蓄帶兵打仗的本領、建設部隊的本領、執(zhí)行使命任務的本領。再次,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使之成為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情操的種子。青年學員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必須自覺用紅色基因引領人生成長的方向,既保持崇高的信仰和追求,又保持高尚的做人品格、道德操守和生活情趣,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提出的,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ㄗ髡邌挝唬汗策叿啦筷牳叩葘?茖W校)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