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前行之力
沈亞 寧濤
//8858151.com2016-05-11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更多

  

  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習主席在學習時指出,中央政治局這次學習安排這個題目,主要是想通過了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為新形勢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借鑒。這也告訴我們,歷史的饋贈中蘊含著取之不竭的為政之道和政治智慧。

  陳云同志曾說:“新發(fā)展要從舊陣地出發(fā)。”歷史文化中蘊含著修身之道、廉政之道、天人之道、用人之道、法治之道、民本之道、義利之道!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闡述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說的是在社會治理中保持底線思維的重要性:“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告誡領(lǐng)導干部要老實做人干凈干事……從這些千錘百煉、言近旨遠的警句中,可以窺見歷史文化中蘊含的智慧、經(jīng)驗和鏡鑒。

  清初學者顧炎武曾告誡學人,要“習六藝之文”“考百王之典”“綜當代之務”,就是因為學習歷史文化可以使人知興衰之理、明榮辱之別、養(yǎng)浩然之氣。我國歷代優(yōu)秀的從政者大多知道讀史明智、知古鑒今的道理,留下了《資治通鑒》《群書治要》等一批光焰萬丈的經(jīng)典之作。

  共產(chǎn)黨人歷來善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毛澤東一生手不釋卷,博覽群書,而且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1945年4月,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qū),在談到我們應采取的方針時,毛澤東說,第一條,是老子的哲學,“不為天下先”,就是我們不打第一槍;第二條,是《左傳》上講的,“退避三舍”,你來了,我讓一下;第三條,是《禮記》上講的,“禮尚往來”,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他經(jīng)常隨手拈來,恰到好處,既生動貼切,又深刻有力,無不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激蕩。

  文化如水,育萬物而不爭,逾千壑而不息。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凝聚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一位外國學者認為,一事物或觀念若綿延三代及以上者,即具有傳統(tǒng)的意義;其延續(xù)時間愈長,則文化價值愈高。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幾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延續(xù)至今的國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內(nèi)在活力。

  金一南在《苦難輝煌》一書中寫道:“不是要你到歷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應該去獲取熔巖一般運行奔騰的地火!苯裉,從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到人口紅利的“劉易斯拐點”;從國際政治的“修昔底德陷阱”,到興衰治亂的“歷史周期律”,面對各種挑戰(zhàn),從歷史文化中尋求應對之策無疑是個好辦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不能捧著金飯碗討飯吃,更不能視精華若無物,奉糟粕為至寶,而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努力吸吮歷史饋贈的文化養(yǎng)分,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智慧、歷史經(jīng)驗和人文素養(yǎng)。(作者單位:解放軍工程兵學院)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guān)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