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將中國信史推至4000多年前
陶寺遺址就是堯帝都城?
//8858151.com2016-01-08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更多

  

陶寺遺址出土的朱書扁壺

陶寺遺址出土的觀象臺遺跡

 

  盤古、伏羲、女媧、堯、舜、禹……這些名字雖然大家耳熟能詳,但他們只出現(xiàn)在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中,誰也不知道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曾說:“我國,從現(xiàn)在的歷史發(fā)展看,只有到殷墟時代,才能算作進入狹義的歷史時代。”也就是說從商代開始才被認為是“信史”,而商代之前的歷史,由于缺乏文字記載和考古的直接證據(jù),只能從文獻保存的一些傳說里管中窺豹。因此,中國朝代的起始點——夏朝(約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一直被近現(xiàn)代史學界的一些專家質(zhì)疑其存在的真實性。而夏朝之前的堯舜禹時代,是否真實存在就更顯得謎霧重重,成為歷史懸案。

  然而,在不久前舉行的“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確認了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王國都城,而且非常有可能是堯帝建立的都城——平陽。這無疑撥開了神話傳說的面紗,為人們揭露了早期中國的真實樣貌。

  發(fā)現(xiàn)4000年前遺址

  陶寺遺址坐落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東北約7公里處,總面積300多萬平方米,差不多相當于430個世界杯足球場地、7143個標準籃球場,堪稱當時東亞地區(qū)第一大城市。

  1978年至1985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與山西原臨汾行署文化局合作,為了尋找早期夏文化,對陶寺遺址進行了大規(guī)模發(fā)掘,主要發(fā)掘了居住址和一大片重要墓地,發(fā)掘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墓葬1100余座。發(fā)掘獲得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工具、禮樂器、裝飾品等珍貴文物。其中最早的紅銅鑄造銅鈴與朱書文字,使學界開始認識到陶寺遺址在中國文明起源考古研究、夏文化探索等上古史考古方面的獨特學術價值。

  據(jù)《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fā)掘報告》主編、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高煒介紹,這一階段的考古工作,確定了陶寺遺址的范圍,明確了陶寺文化的早、中、晚三期的分期及文化性質(zhì),提出了陶寺文化大致年代為公元前2450年—前1900年。

1 2 3 共3頁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