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關于清末民初思想史研究的思考:誰是維新派 誰是立憲派
周積明
//8858151.com2015-05-06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誰是維新派?誰是立憲派?在中國近代史研究和知識普及中,這幾乎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從歷史教材到大多數戊戌維新的研究成果、工具書,都有一個常識性的概念,即康有為、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代表人物。這個概念的進一步發(fā)展,就是維新派即康、梁一派。和維新派一樣,立憲派在近代史讀物和人們的常識中,亦專指梁啟超一派,包括張謇、鄭孝胥、湯壽潛等社會上層士紳、紳商、名流。所謂“革命派與立憲派的大論戰(zhàn)”,其中的立憲派正是指的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立憲主義者。然而,在撰寫《清史·思潮志》的過程中,在閱讀戊戌維新時期的史料時,卻深感這樣的常識其實存在問題,從而不止一次地反問自己:誰是維新派?誰是立憲派?

  一

  甲午戰(zhàn)爭后,變法維新的情緒空前高漲,蔡鍔曾說:“甲午一役以后,中國人士不欲為亡國之民者,群起以呼嘯叫號,發(fā)鼓擊鉦!弊T嗣同言湖南之情狀說:“家議維新,絕無向者深閉固拒頑梗之謬俗!惫饩w二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嚴復致函汪康年與梁啟超說:“神州以內人心所同,各懷總干蹈厲之意。”由此可見當時社會人人思變言變之氛圍。其時力主維新變法者,非惟下層士紳,更有從光緒帝到朝廷中樞、地方各級官員。早在光緒九年,翰林院編修崔國因就上《奏為國體不立后患方深請鑒前車速籌布置恭折》,提出對策十一條,首條即“設議院”。其中強調:“設議院者,所以因勢利導,而為自強之關鍵”。此為清末向朝廷建議開設議院的最早上書。光緒十年九月,兩廣總督張樹聲臨終口授遺折,謂:“圣人萬物為師,采西人之體,以行其用!边@亦是主張在更為深入的層面采用西法維新變革。甲午戰(zhàn)后,李提摩太敘其京師見聞說:“側聞京邸大僚之議論,翰林御史之條陳,外省督撫學政之文告、奏章,皆謂不變法不能救中國!

  茅海建依據豐富的檔案資料,著《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書中指出:“張之洞、陳寶箴集團是當時清政府內部最大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最為主張革新的團體”,從而打破了以康梁為中心的戊戌變法敘事格局。他還指出:“百日維新的重大決策及高級官吏的人事任免,基本上是在光緒帝住園期間決定的,由此可以看到慈禧太后的身影!逼鋵,慈禧太后與光緒帝之間的分歧與沖突,正如光緒帝在給楊銳的密詔中所言,“不愿將法變盡,并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而用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以為恐失人心”(據黃彰健考證之密詔版本),其焦點在維新變法的策略與用人上。正是因為有從上到下,從朝廷到社會各階層的參與,方造成戊戌維新的闊大氣象,使戊戌變法和史上少數人變法的格局劃開界限。因此,誰是維新派,便成為一個需要重新探討和回答的命題。

  二

  考諸清季立憲運動史實,對立憲派的傳統理解顯然也與史實不符。日俄戰(zhàn)爭后,立憲思潮興起。光緒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南方報》載文稱,與當年“維新”思潮風靡相似,“立憲”二字一時成了中國士大夫的口頭禪。同年,《東方雜志》刊文稱,其時“上自勛戚大臣,下逮校舍學子,靡不曰立憲立憲”。孫寶瑄之《忘山廬日記》也記敘說,“立憲、議院,幾等口頭禪,視為絕不奇異之一名詞。”于此可見當時之形勢。

  在鼓吹立憲的大潮中,包括滿族大員、宗室在內的朝廷上層,大多支持立憲。五大臣中的端方,于出洋考察前即主張立憲?疾旎貒,先與戴鴻慈上《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謂:“世界之政體有二端,一曰專制,一曰立憲。專制之國任人而不任法,故其國易危,立憲之國任法而不任人,故其國易安。”直陳中國欲國富兵強,除采用立憲政體之外,別無他術。后又與戴鴻慈奏請改定官制,認為日本“憲法之推行有效,實由官制之預備得宜”。據考,如上兩奏折皆其時尚流亡海外的梁啟超所草擬。當一些守舊者群起阻撓立憲之際,載澤上《奏請宣布立憲密折》,力言國勢民情,均非立憲不可。因為憲法之行,利于國,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故立憲一事,務期“圣明獨斷,決于幾先,不為眾論所移,不為浮言所動”。當時連慈禧都頗為此折所動!稇椪蹙V》評論說:“吾國之得由專制而進于立憲,實以此折為之樞紐。”

  清季之督撫亦有不少贊同立憲。光緒三十一年六月,清廷采納袁世凱、張之洞的建議,派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等分赴東西洋考察政治。光緒三十三年七月,張之洞應召入京,補授軍機大臣。據《張之洞入京奏對大略》記載,張之洞對慈禧表示,只要速行立憲,留洋學生的排滿風潮自然平息。實行立憲,愈速愈妙,“預備”兩字,實在誤國。且各國均視中國之能否實行立憲以定政策,故萬萬不能不速立憲。八月十一日署黑龍江巡撫程德全請速開國會。其謂:“大勢日逼一日,若必待事事皆有程度可言,則竟將無一事可辦矣!笔鲁跷,署理廣西提學使李翰芬上奏,提出“五年預備立憲”之說,認為在“時局艱危,事機日亟”之時,預備之時限不宜過長,而國民程度應該在立憲過程中造就!跋阮A備,后施行,年復一年,不免有茍且因循之患。即施行,即預備,乃以收倍道兼進之功!薄皵M請明降諭旨,于光緒三十七年頒布憲法,開上下議院。”宣統元年,江蘇巡撫瑞澂與士紳工商派聯合行動,由瑞澂“聯合督、撫請速組織責任內閣”,由張謇領導的江蘇咨議局“聯合奉、黑、吉、直等十四省咨議局請速開國會”。宣統二年九月二十三,東三省總督錫良、湖廣總督瑞澂、兩廣總督袁樹勛等聯名電請軍機處代奏,懇請“立即組織內閣”和“明年開設國會”。同年九月二十三日,總督、將軍、巡撫、都統十八人聯名電奏速開閣、會。電文說:時局危險,時不我待,請立即組織內閣,并定明年開設國會。在清季立憲大潮中,督撫的推動與力呼,絕不可小覷。

  清季立憲思潮從涓涓細流發(fā)展為洪波巨濤,有賴國內知識界與士紳工商、海外留學生與華僑、贊同立憲的督撫與中央重臣的合力推動。光緒三十四年六月,張謇輾轉托人將《日本憲法義解》一書遞呈內廷,慈禧閱后稱贊“日本有憲法甚好!”五大臣出國考察后分道回國,“皆痛陳中國不立憲之害,及立憲后之利”!皟蓪m動容,諭以只要辦妥,深宮初無成見”,由此而有預備立憲之諭令。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發(fā)布上諭,宣布“預備仿行憲政”。紳商學子歡欣鼓舞,奔走相慶?梢哉f,其時除了革命派堅決反對立憲外,朝野上下并無立憲與反立憲之爭,只有緩立憲與速立憲之分歧。如果說晚清有立憲派的話,這些階層、群體都是立憲派。如果確認這一史實,那么,我們該如何重新規(guī)范立憲派的定義?

  其實,無論是“維新派”還是“立憲派”,都是他人或后人的指認,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文化建構。誠如顧頡剛所說:“分別兩派只是我們居于后世的評論之詞,而不必是當時的實在情狀!边@樣的派別劃分,可能會展現一種貌似清晰的歷史脈絡與歷史景觀,但所付出的代價,卻是犧牲了歷史運動的錯綜復雜性。作為問題的另一面,一旦我們以分派的眼光去觀察近代歷史人物,“以某氏限隸某家”,就不可避免地會“倒述歷史”,即按照人們概念中的某一派別的思想特征來選擇、組織史料,為其構建思想譜系,從而犧牲其在近代復雜的社會變遷中的思想多變性。近代時局復雜變幻,各種思潮激烈碰撞,各階層人物都絕非服膺一種學說一種觀念不變。如被視為維新思想家的宋恕,自述其思想歷程是“始吾聞無政府之說獨好之、獨演之。已乃知其萬不可行于禹域也,則降而演共和之說;已乃知其猶不可行于今禹域也,則降而演世及立憲之說;已乃知其猶不可行于禹域也,則降而演專制改進之說。蓋二十年來宋衡之說凡四變。”又如孫寶瑄,在《望山廬日記》中自述:“鄙人甲午以前,未開化之時,即治宋學,堅持三綱五倫名義。及移家海上,窮究海西政治家言,始一變而為民主。今日學再進,復歸于立憲政體,于君父臣子兩無所偏,不墮過激黨之弊!笨磥恚瑢@一問題進行反思確有必要了。

 。ㄗ髡邌挝唬汉贝髮W)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