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談股論經-正文
用改革筑牢中國經濟的信心
劉元春
//8858151.com2015-11-26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在完善“堵歪門”的基礎上,更應構建“開正門”的正向激勵體系,大膽樹立起一批有改革能力和改革勇氣的新型官員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做主旨演講時指出,“總的看,中國經濟發(fā)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xù)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yōu)化的前進態(tài)勢沒有變!边@“四個沒有變”,是對中國經濟整體形勢的重要判斷,是把握中國經濟未來發(fā)展脈絡的方向指引。

  2015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步入新階段的一年,GDP增速的“破7”以及下行壓力,讓一些“唱空”中國的聲音調門越來越高。事實上,本輪經濟探底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蕭條期有本質區(qū)別。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大量的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和新動力,在低迷中有繁榮,在疲軟中有新氣象,在舊動力衰竭中有新動力,不僅標志著中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關鍵期、風險全面釋放的窗口期以及經濟增速筑底的關鍵期已經到來,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在疲軟中開始孕育新的生機,在探底中開始筑造下一輪中高速增長的基礎。

  中國經濟的信心,更來自于轉型升級的決心、深化改革的力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來自于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在過去實現“量的積累”、成就“規(guī)模優(yōu)勢”,靠的是改革,在將來實現“質的突破”、完成轉型升級,仍然要靠改革。

  用改革筑牢“中國信心”,應堅持以提高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啟動存量調整。產能過剩帶來的利潤下滑,“僵尸企業(yè)”導致的資源浪費,不僅成為全社會的“吸金黑洞”,而且加劇了其他企業(yè)的經營困難。不消化存量,就難以做優(yōu)增量,更不可能實現“去泡沫、去水分、有質量、可持續(xù)”的增長。能否有效解決這些存量問題,是決定中國宏觀經濟企穩(wěn)回升的關鍵因素。

  用改革筑牢“中國信心”,應該構建激勵相容的動力機制,形成促進改革的用人導向和社會氛圍。反腐敗斗爭深入推進,在完善“堵歪門”的基礎上,更應構建“開正門”的正向激勵體系。當前,各級政府官員特別是基層政府官員“懶政”“庸政”現象不斷蔓延,政府改革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所降低。逐步建立適應新常態(tài)、以正向激勵為主的官員政績考核體系,大膽樹立起一批有改革能力和改革勇氣的新型官員榜樣,塑造更加光明的新型政商關系,才能形成愿意改革、能夠改革、敢于不斷探索的干事氛圍,為把握和引領經濟新常態(tài)注入強大動力。

  回首改革30多年的歷程,中國經濟總是在應對問題中不斷成長。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的存在正是轉型的契機,也是改革的希望。時和勢都在我們這邊,只要堅定“中國信心”,堅持深化改革,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在探底中反彈,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本文摘編自作者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的發(fā)言)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