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時政擷英-正文
領導干部要重視和用好網絡
李近遠
//8858151.com2016-05-11來源:甘肅日報
分享到:更多

  

  領導干部“知網”的程度、“用網”的水平,不僅關系到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領導水平的提高,更關系到一個地方、一個部門能否全面客觀知曉民情,以人為本改進工作在近日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

  毫無疑問,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絕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活,已與網絡密不可分;ヂ摼W技術及其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信息發(fā)布、傳播、交流的方式和途徑。7億中國網民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即時獲取各類新聞資訊,發(fā)布海量的文字、音視頻等信息,使網絡空間成為速度最快、方式最全、容量最大、影響最廣的信息平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表達觀點的重要方式,已經從傳統(tǒng)媒體轉移到網絡空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互聯網+”,也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網絡不僅是信息獲取和發(fā)布的重要渠道,也是社會輿情的重要風向標。各級黨委政府的施政理念、政策措施,通過網絡得以迅速、廣泛地傳播,社會的反饋、百姓的訴求,也在網絡空間得以直接、充分地反映。重視網絡,用好網絡,已經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之必需。

  作為做出決策、督促執(zhí)行的“關鍵少數”,領導干部“知網”的程度、“用網”的水平,不僅關系到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領導水平的提高,更關系到一個地方、一個部門能否全面客觀知曉民情,以人為本改進工作。因此,如何正確看待網絡,提高運用網絡水平,就成為擺在各級領導干部面前一道緊迫的必答題。

  面對網絡的迅捷傳播、網民的迅速壯大,各級領導干部既不能墨守成規(guī),將網絡列入異類,凡是和網絡有關的,都貼上“偏頗”、“片面”的標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不能視網絡為“神壇”,凡是網上的,都當成正確的,凡是網下的,都視為錯誤的。實際上,網絡就是一個開放的、綜合的信息平臺,無所不容、無奇不有。即有準確消息,也有傳聞謠言;既有客觀評價,也有情緒宣泄;既有粉絲“點贊”,也有網友“拍磚”。對待網絡,無需避之遠之,也不必照單全收,應當客觀理性,提高鑒別能力,提升應用水平。

  網絡本身是中性的,用得好就獲益,用不好則受損,關鍵在誰來用,怎么用。從大的方面來說,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常上網,知民意,讓互聯網真正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fā)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新渠道。就自身而言,作為領導干部,應當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正視新變化,學習新知識,運用新手段,不斷提高自己通過網絡應用了解實情的能力、改進工作的水平。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與平日里聽匯報、看材料、搞調研獲取的民意不同,網絡上“人人都有麥克風”,網民七嘴八舌、眾說紛紜,表述很直白,話題很尖銳,指責不留情。正因為這樣,領導干部更應該經常上網,上老百姓常上的網,多聽平常聽不到的話,多了解“原生態(tài)”的民情民意。唯如此,對問題的認識才更全面,掌握的情況才“接地氣”,才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與百姓更貼心、更親近。更進一步,領導干部也可以拿起“麥克風”,主動設置或參與熱點話題,陳述事實、表達觀點、駁斥不實。當然,領導干部上網參與交流,要有平等對話、真誠交流的胸懷,有“挨磚”的心理準備,有受得了指責乃至謾罵的肚量。

  上網了解民意只是手段,重在“落地”解決實際問題。聽取了網絡民意后,領導干部緊接著要做的,就是以此為據,找準民生“痛點”,部署工作重點,實施有效舉措,直至問題解決,百姓滿意。如此,才能說上網有了成效,民意得到反饋。

  以更廣的視野考量,黨政部門的“互聯網+”步子還可以更大,范圍還需要更廣。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示范,喚醒那些沉睡的網絡政務資源,搭建起順暢的網絡渠道,將更多應當公布的工作信息、服務資訊,以普通人看得懂的方式和看得到的途徑,清晰明了、及時準確地發(fā)布在網絡上,為百姓辦事提供方便,為雙向溝通架起橋梁。百姓通過官方網絡表達的訴求,無論對錯,務必及時反饋。改進措施要廣而告之,吸引更多的網民關注、使用、點評,以此破除因信息交流不暢造成的隔閡,逐步形成良性互動的信息交流機制,讓工作更順暢,讓老百姓更滿意。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