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學習時政看點工事全總工會評論權益視頻財經企業(yè)就業(yè)民生國際軍事理論汽車健康人物書畫攝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娛樂體育

中工理論

專家學者

陳康白:科技報國 時代擔當

譚獻民 曹健華
2020-06-10 08:22:05  來源:光明日報

  今年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校100周年,北京理工大學建校80周年,兩所高校都具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作為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的主要籌建者,陳康白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曾任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校長,是我國科技教育事業(yè)的老專家、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放棄國外優(yōu)渥待遇回國投身革命,在革命、建設、改革各時期,為黨的科技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生動詮釋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在這樣的時間節(jié)點,回顧陳康白為黨的科技事業(yè)奮斗的一生,重溫一代科技工作者矢志報國的情懷,對我們今天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堅定創(chuàng)新自信,推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

  1916年,年僅12歲的陳康白進入長沙縣立師范學校,成為徐特立的學生。在此期間,少年陳康白接觸到諸多新思想,心中埋下了“科技報國”的種子。1925年,經徐特立推薦,陳康白進入廈門大學攻讀化學專業(yè),后因成績優(yōu)異留校任教,隨后相繼進入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從事教研工作,其間發(fā)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引起包括德國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阿道夫·溫道斯在內的國際化學界的關注。

  1932年,陳康白赴阿道夫·溫道斯所任職的德國哥廷根大學化學研究院繼續(xù)深造,很快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得到德國同行充分認可,成為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之一。學校為其配套專門實驗室,分配了一棟別墅,并將其妻子接到身邊照顧他。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日本全面侵華,遠在德國的陳康白聞訊之后義憤填膺,當即決定放棄在德的優(yōu)越條件,歸國抗戰(zhàn)。他謝絕了導師的再三挽留,帶著成包的專業(yè)書籍和實驗器材,與家人一起登上回國的輪船。

  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顛簸,陳康白回到南京。在南京海關,他帶回來的儀器書籍幾乎都被當作稅金沒收。幾經輾轉到達長沙后,與恩師徐特立的一次見面,徹底改變了陳康白的人生軌跡。

  “堅決抗日的是中國共產黨,要救國就要去延安參加革命!毙焯亓⒌脑捲陉惪蛋啄X海中不斷回響。他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國民黨資源委員會主任翁文灝的邀請,獨自北上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二

  1937年底,陳康白通過層層封鎖抵達延安。剛到延安,陳康白就受到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親自接見,這讓他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陳康白奉命組織籌劃陜甘寧邊區(qū)首屆工業(yè)展覽會,大獲成功。展會期間,參觀者多達數(shù)萬,各界反響強烈,導致展覽時間一再延期。展會上展出了大量的新型工業(yè)產品,讓邊區(qū)各階層充分了解了邊區(qū)工業(yè)建設新面貌,極大振奮了廣大人民建設邊區(qū)的熱情。

  首屆工業(yè)展覽會的成功籌辦使陳康白在邊區(qū)嶄露頭角。1939年,陳康白受中共中央委派,以籌備組組長的身份籌建延安自然科學院,這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自然科學大學。從此,自然科學院成為邊區(qū)培養(yǎng)人才、鉆研科技、發(fā)展生產的主要陣地。

  1940年,陳康白又接到中央一個緊急而特殊的任務:任命他兼任三邊鹽業(yè)處處長,解決食鹽產量不足的問題。當時,整個西北的食鹽供應主要依靠三邊。對于被國民黨嚴密封鎖的陜甘寧邊區(qū)來說,對外出口鹽的收入在邊區(qū)自然收入中十分關鍵,所以提高鹽產量對邊區(qū)經濟來說意義重大。接到任務后,陳康白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將學校工作做了交代,帶著陳寶誠、華壽俊日夜兼程奔赴地處毛烏素沙漠的三邊鹽池。

  到任后,他們迅速向鹽民了解情況,認真分析當?shù)氐刭|結構,終于在鹽民幫助下找到“海眼”。在陳康白等人的指導下,鹽民沿“海眼”挖井,修建鹽田,用吊桶從“海眼”中取水倒進鹽田,只需兩三天就能結出雪白的精鹽。新的制鹽工藝使鹽田規(guī)模迅速擴大,三邊鹽產量一下子提高了五六倍。這種新的制鹽辦法迅速在三邊全面推廣開來。

  1944年,陳康白響應中央號召隨軍南下。1944年冬至1946年春,他擔任中原軍區(qū)軍工部部長,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帶領大家簡化、改良軍工廠的生產工藝,制造出工序簡便、爆炸力卻更大的木柄手榴彈、新式地雷,提高了槍械修理和彈藥生產效率,基本滿足了各兵團作戰(zhàn)消耗。

  由于缺乏行軍經驗,陳康白在經過汾河冰灘時,身邊馱運書籍和儀器的騾子不慎滑倒。為抓緊時間行軍,他不得不放棄騾子,卻還是與飼養(yǎng)員一起冒著墜河危險把心愛的書籍搶了回來。時任南下支隊司令員的王震對陳康白這種精神十分贊賞,題詩一首:“呂梁山上剃胡子,汾河岸邊丟騾子。死也不丟竹桿子,誓與馬列共生死!边@件事情一時成為美談。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沒有儀器制圖,陳康白就研制了木制的儀器先嘗試;沒有紙張,他與同志們經反復試驗發(fā)明了馬蘭草造紙;沒有教學課程與教材,他憑借超強的記憶親自編寫并講授。

  從第一屆博覽會的成功籌辦,到創(chuàng)辦延安自然科學院;從提高鹽產量打破邊區(qū)經濟封鎖,到南泥灣自力更生;從兵工生產到彈藥手雷的研制……陳康白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以身許黨、科技報國的初心。

  三

  新中國成立后,陳康白先后擔任東北人民政府人民經濟計劃委員會常務委員、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副部長、松江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等職。

  1951年6月,中央正式任命陳康白為哈工大校長。任職3年間,陳康白在學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的同時,努力去除蘇聯(lián)教條主義的辦學方式,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哈工大實際情況的辦學之路,并使之走上了正規(guī)發(fā)展道路。

  在哈工大任職期間,陳康白認為人才能用就要用上,不顧阻力,破格提拔了大批能人。當時哈工大除少數(shù)蘇聯(lián)教師外,缺乏有經驗有水平的中國教師。他主持開展全國首批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800余名教師從祖國各地趕赴哈工大,承擔起教學、科研任務,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7.5歲,被譽為“八百壯士”。

  1952年,陳康白還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支持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創(chuàng)建,并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1953年,陳康白的工作得到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兼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習仲勛同志的肯定。

  1954年至1979年,陳康白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秘書長、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副主任、國務院參事,他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1年7月31日,陳康白因病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陳康白毅然回國投身革命,他忠誠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無條件服從服務于人民,用自己卓越的學識和才能,為陜甘寧邊區(qū)的經濟建設、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與新中國的科教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表現(xiàn)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他默默奉獻、甘為云梯的工匠精神,不為物欲、心系祖國的民族情懷,以身許黨、科技報國的奮斗初心,生動詮釋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愛國情懷和時代擔當。

   (作者:譚獻民、曹健華,分別系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湖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編輯:遲語洋

書評書訊

工運前沿

專家學者

新聞日歷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