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軍事國際-正文
中美之間應多些相互傾聽
傅瑩
//8858151.com2015-06-06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今年9月將見證,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第一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而雙方提前7個月對外公布消息,也體現(xiàn)了對此次訪問的重視和對訪問取得成功的期待。對關心中美關系的學界人士來說,當此重要年份,應該把握住大方向,做些扎扎實實的研究,努力回答影響兩國關系的大問題,增加“確定性”,減少“搖擺性”。

  在諸多需要考慮的問題中,以下幾點值得重視:

  首先,中美需要開展更加有效的溝通。目前看,中美一旦發(fā)生分歧,雙方都難以說服對方,各說各話,因而有必要及時在不同層次把政策和戰(zhàn)略意圖闡述得更加清晰。兩國官方和民間對話的渠道很多,需要提高對話的效果。雙方在宣介自己立場和主張的同時,也要傾聽對方觀點,最好每次都能有些共識,而且堅持下去,不輕易動搖。

  考慮到中美關系早已超越了雙邊范疇,兩國不僅需要討論雙邊問題,還需要圍繞地區(qū)和國際問題開展有效對話,減少誤解和誤判。

  同時,也要讓兩國民眾更多地了解這些對話的內(nèi)容和結(jié)果。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對雙方對話的深入和彼此政策的穩(wěn)定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雙方在民間和媒體層面不斷累積對立和對抗的情緒,對兩國不同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不可能不產(chǎn)生負面影響。

  第二,為避免相互刺激的言論和行為,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加強對風險問題的管理,防止危機的發(fā)生和失控。正如最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談到的,讓CNN記者登上美國海軍P-8A巡邏機,在中國南沙群島工程上空進行偵察照相的行為,是很危險的。應該看到,這類“邊緣政策”很容易給中美關系增添危險因素。

  美國對中國在南海的意圖充滿疑慮,而在中國人看來,美國這些年在南海問題上一直表現(xiàn)出強力介入的姿態(tài),像一只沖進瓷器店的鷹,將這個地區(qū)好不容易形成的對話和擱置爭議的格局攪亂了。美方學界一向不贊成把亞太出現(xiàn)的緊張與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相聯(lián)系,我們也希望這不是美國的意圖。畢竟,冷戰(zhàn)后的美國偏向于使用軍事和脅迫手段解決世界上各種問題的做法,已經(jīng)導致更多的混亂和貧困。

  在全球?qū)用妫绹×私逃,采取了相對務實和慎用武力的做法,但是美國學者普遍認為效果不彰,需要重新調(diào)整,有人主張回歸強硬路線。我想知道的是,這是否意味著美國要在亞太地區(qū)采用已經(jīng)在中東被證明錯誤的方式?難道美國不應尋求新的更加符合時代進程的方式與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其他大國交往?

  第三,對中國來說,我們需要更快地適應新型大國的地位,學會及時和清楚地向世界闡明自己的想法和意圖。

  當然,中國現(xiàn)在還處于大而不強、將強未強的階段,我們正在學習成為全球性的大國,F(xiàn)在經(jīng)常聽到美國或者是歐洲人在一些國際性問題上要求中國發(fā)揮領導作用。“領導作用”這個詞在中國人聽起來,既新奇又陌生,中國人要學習在世界的中央舞臺長袖善舞肯定是需要時間的。

  作為一個學習中的大國,中國人需要多幾分冷靜和耐心,多幾分寬容。我們也可以從對美國這個有經(jīng)驗的大國的觀察中學習,趨利避害。我國學界對美國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美國對華政策似乎不是單一的線性邏輯,有時候會是多重邏輯的疊加。我注意到最近美國智庫界普遍主張重審對華政策,中方需要對此重視,更加積極主動地說明自己的意圖和政策,多介紹中國的觀點,避免美方在不完整、不準確的信息基礎上對中國做出判斷。

  學界需要圍繞雙方的合作關系加強理論建設。40多年來中美合作的實踐往往走在理論構建和政策研究的前頭,這個狀況有一定的必然性。中美需要突破舊觀念,更加主動地為克服困難、保持和加強合作設計路徑。學界應當有所超越,輔助兩國決策者為中美合作規(guī)劃路線圖。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美建交35年來的歷史充分證明,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亞太和世界。(作者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