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科教天地-正文
讓互聯網賦予教育更多想象力
杜博
//8858151.com2016-03-30來源:浙江日報
分享到:更多

  

  站在岸上,我們永遠無法體會游泳者的感受。面對新事物,急于蓋棺論定,不如從遠程視野來看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微風拂暖水,柳枝吐新芽。在這個萬象更“新”的春天,我們似乎又迎來了互聯網領域的另一則“鯰魚故事”。

  故事的起初,是一個標題先聲奪人:“一小時收入過萬,在線輔導教師收入超‘網紅’”,它迅速火遍網絡,引發(fā)熱議。原來,網上盛傳一張在線輔導老師的課程清單,2617名學生購買了這位老師單價9元的高中物理在線直播課,扣除20%的在線平臺分成后,他1小時的實際收入高達18842元。后來,這位教師通過媒體澄清:網上公布的時薪其實低了,自己最高時薪為25000元,“這個月的收入為20多萬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去年6月,教育部印發(fā)《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guī)定》,盡管未涵蓋在線教育領域,但其中明確指出,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家長、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因此,此事最大的爭議之一,便屬在職教師做在線教師是否應該被禁止。

  反對者認為,在職教師在網絡授課獲得的收益更大,甚至擔心出現課堂“留一手”、線上“多面手”的情況;贊同者則認為,在職教師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在線授課,一方面讓更多人有條件分享課程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創(chuàng)收——誰規(guī)定教師就一定要“茅屋被秋風所破”呢?

  這兩種聲音都有其合理之處。畢竟,義務教育資源不是商品,拿到市場上標價售賣,不符合教育的初衷。但考慮到與屢禁不止的昂貴課外補習班相比,在線網絡課程更為普通家庭所接受,似乎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然而,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公共網絡教育的供給。CNNIC最新發(fā)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guī)模達1.1億人。其中,中小學教育用戶使用率為37.7%,市場用戶數量最大,需求也最強烈。如果能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類似MOOC的免費網絡開放課程,將對普及義務教育和真正實現教育資源均等化意義重大。

  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恐怕是當下最基本的教育現實。與傳統(tǒng)教育相比,在線教育提供的學習內容豐富,選擇空間大,是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尤其是對偏遠地區(qū)的學生而言,意義更加重大,他們可以突破時空隔閡,平等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

  在《喬布斯傳》中,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在一次談及教育問題時,都認為相較于對其他社會領域產生的影響,計算機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卻小到令人吃驚。實際上,教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仍未有本質改觀,畢竟與社交、追劇、購物等相比,學習的吸引力確實有限,也正因如此,在線教育的興起,起碼值得首先在精神上支持一把。

  更不要說,一個國家的未來,人才是重要的支撐,而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已飽受詬病,在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的欠缺日益凸顯,錢學森的“諾貝爾之問”仍然無解……放眼長遠,教育革命是一場輸不起的戰(zhàn)爭。面向未來的教育,是從知識到能力的提升,是從被動灌輸轉向主動學習、研究導向的學習,是通過教育改變人、塑造人;ヂ摼W已經給很多行業(yè)帶來顛覆性變革,教育會是下一個嗎?

  “互聯網+”賦予教育以想象力。我們的當務之急,應該是致力于打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后一公里,縮小數字鴻溝,打破教育的圍墻,推動教育資源均衡流動;思考如何讓教育乘“互聯網+”的東風,利用在線教育的優(yōu)點去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為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作出有益探索。這,才是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最重要問題。

  央視在某期《新聞調查》中說:“了解慕課或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真正上一門慕課課程,畢竟站在岸上,我們永遠無法去體會游泳者的感受”。前有MOOC的開放資源方式可借鑒,后有收費模式的在線課程受國內市場追捧,我們的公共網絡教育能否迎頭趕上,打造一個MOOC的中國義務教育版?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教育更怕因循守舊,與時俱進、革故鼎新,才是教書育人者必備的素養(yǎng),是教育事業(yè)管理者應有的胸襟,也是“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供給側改革的要務。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