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科教天地-正文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馬嘉
//8858151.com2016-03-14來源:沈陽日報
分享到:更多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指南針,是新聞理論工作的定盤星。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線,是新聞工作者堅守的職業(yè)底線!案鶕聦崄砻枋鍪聦崱笔邱R克思主義新聞觀關于新聞本質的科學論斷,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新聞輿論工作中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出發(fā)點。新聞源于社會變動,是關于社會事實的信息,必須確有其事,確有其人,新聞報道既要做到事實真實,也要還事實以本來面貌,實現反映真實。事實不真,謂之謠言,反映不真,謂之失實。實現新聞真實要處理好整體真實與局部真實的關系。

  習總書記講話中強調,新聞工作要尊重新聞規(guī)律,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要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要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習總書記的觀點高屋建瓴,闡釋了新聞人經;煜摹罢w真實”與“局部真實”的關系問題。整體真實也稱全局真實,是關于新聞報道的一種價值訴求,對于分別在各個領域進行新聞報道的新聞記者來說,很容易以點帶面,忽視整體的真實性。馬克思在《萊茵報》(1842年-1843年)做主編時,曾針對萊茵省總督對該報記者報道不實的指責,以記者的名義向總督闡述了新聞傳播的規(guī)律:“報紙報道新聞的真實性,表現為各位記者從不同的角度、依事件發(fā)生的順序進行報道的總和,每篇報道可能會是片面的,甚至有差錯,但是后面的報道會糾正前面的錯誤。在有機的報紙運動下,全部事實就會完整地被揭示出來!彼^“有機的報紙運動”就是一個胸懷大局放眼全局的新聞工作原則,是堅持一般公正原則進行客觀報道的過程,是實現新聞報道整體真實的基本方法。新時期,我黨新聞輿論工作的“有機的運動”要以“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fā)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jié)奏、講究策略;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為目標。

  然而,我們的新聞實踐工作中也存在著目標模糊,認識不清,職責不明,以經濟利益取代社會利益等問題,這就導致負面報道的嘩眾取寵和社會輿論的偏向。關于負面報道、批評性報道習總書記指出,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統(tǒng)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fā)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笆聦崪蚀_、分析客觀”是進行批評性報道時最容易忽視的原則,常出現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現象。20世紀中葉,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新聞界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報道中刻意追求怪異的突發(fā)性事件,極力渲染戰(zhàn)爭、內亂、災禍、犯罪等各種落后現象,而對于這些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進展和成就卻置若罔聞。為此,發(fā)展中國家的新聞學者提出了“發(fā)展新聞學理論”,認為,新聞報道應該著眼于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和取得的成就,應該是對周圍世界做出的客觀真實的反映。發(fā)展中國家的媒體更應該根據國家利益引導輿論,強調媒體在保持社會穩(wěn)定、維護民族利益、推動經濟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所以,在實踐工作中,要明確“以正面報道為主”和“社會價值大于新聞價值”的新聞報道方針和綱領,報道中應將主要鏡頭對準國家發(fā)展、進步、光明的積極一面,使成功與失敗、希望與困苦、順利與挫折,得到同樣的反映,平衡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

  做好當下的新聞輿論工作還要有一支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隊伍,這支隊伍應該具備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讓黨和人民放心等優(yōu)良品質。習總書記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yōu)勢核心是人才優(yōu)勢。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及其當代意義的大討論,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我黨方針政策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擔負起“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歷史使命。認真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培養(yǎng)新聞工作者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客觀,輿論導向正確鮮明,讓“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成為新聞工作的新常態(tài),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的努力中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

  在以互聯(lián)網、大數據等技術革命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眼見不一定為實”等特點使得通往真相的道路更加曲折,不僅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有定力、要有能力,做到以變應變,從容應變,大學的新聞教育也要轉變人才培養(yǎng)方向,從培養(yǎng)上手快的業(yè)務型記者向培養(yǎng)有潛質的思想型記者轉變。新聞教育應以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教育和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為核心,讓作為新聞工作預備力量的學生旗幟鮮明,態(tài)度端正,明確使命;讓作為普通公民的學生能夠理性地認識媒介、運用媒介、批判媒介。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培養(yǎng)的全媒型記者,不僅要懂新媒體技術,更要有新媒體思維,學會新媒體的表達方式,這樣才能在新媒體的平臺上講出好故事,讓新媒體不再是新聞失實的遮羞布,而是成為傳播真實信息的渠道,引領正確輿論的平臺,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主戰(zhàn)場。(作者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系教授)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