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思想者-正文
每個腳印都是理想的路標
劉繼敏
//8858151.com2016-08-03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更多

  

  1938年4月,張聞天在給陜北公學學生的一次講演中說:“長征中我們的確曾經碰到了無數(shù)困難……然而我們那時只有一個思想,就是無論如何要克服這些困難,要為自己的理想奮斗到底!

  天上飛機偵察轟炸,地上敵軍圍追堵截,幾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戰(zhàn),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紅軍戰(zhàn)士獻出生命……鐵流兩萬五千里,每一步都熔鑄著理想信念,都檢驗著精神之鈣。

  長征的勝利是理想信念的勝利!耙磺袨榱颂K維!薄案锩硐敫哂谔臁,是當時紅軍中流行的兩句口號。在長征途中最困難的時候,紅軍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

  紅軍的強大是理想信念的強大。長征鍛造了一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堅強隊伍”,這種“堅強”不體現(xiàn)在人數(shù)、裝備上,而體現(xiàn)在從上到下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而奮斗。幾度和紅軍交過手的張學良感慨:“共產黨、紅軍信仰他的主義,甚至于每一個兵,完全是一個思想!

  理想如旗,凝聚起一往無前的力量。毛澤東曾說:“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一個黨員一面旗。每當挑選尖刀班或突擊勇士,共產黨員總是率先站出來。每到生死關頭,吃苦在前、沖鋒在前的都是共產黨員。聶榮臻元帥回憶,每打一仗下來,黨團員負傷之數(shù),常常占到傷亡數(shù)的25%,甚至50%。

  理想如爐,冶煉出不怕犧牲的品質。4支長征大軍,出發(fā)時總人數(shù)為20.6萬,沿途補充兵力1.7萬,到長征結束僅剩5.7萬人,有16.6萬名紅軍將士戰(zhàn)死或失散在長征途中。紅18團長征途中四易政委,余秋里、楊秀山兩位身負重傷,董瑞林、周聲宏兩位相繼犧牲。湘江戰(zhàn)役,紅5團政委易蕩平身負重傷,寧死不當俘虜?shù)乃缶l(wèi)員朝自己開槍。警衛(wèi)員下不了手,他一把奪過槍對準自己扣動了扳機。

  理想如詩,孕育著樂觀向上的情懷。行軍路上,戰(zhàn)士們在背包上貼著白紙學習文化;休息時,有的讀馬列經典,有的表演《紅軍舞》,有的用法語唱《馬賽曲》、用俄語唱《國際歌》……血與火、生與死的征程中不乏浪漫和激情。正如廖承志所說:“樂觀主義者的面前充滿了光明的前途,對于他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什么憂郁,什么感傷,什么煩惱……他記憶著過去的黑暗,但更面朝著太陽。”

  理想如火,照亮了渴望光明的人心。紅軍長征所經之地,位置偏遠,群眾以前對紅軍、對共產黨非常陌生甚至敵視。紅軍走到哪里,宣傳到哪里,在增強自身凝聚力的同時,也吸引、吸附著一切心向往之的人們。原是藏族喇嘛的天寶,脫下袈裟參加紅軍;原是國民黨貴州軍政府總理和黔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的周素園,年近花甲加入長征的隊伍。

  理想信念,是長征之魂、事業(yè)之本。正如哲人所說,心上有了理想的高峰,每個腳印都是通往理想的路標。沒有崇高理想的政黨和軍隊,只能靠利益或江湖義氣來維系,“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結果必然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對于一個人來說,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本不搖方能枝葉茂,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校準思想之標,調整行為之舵,繃緊作風之弦。

  真正屬于歷史的同樣屬于未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是今年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然會引發(fā)新一波追尋長征、解讀長征的熱潮!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睆拈L征到新長征,我們理想的旗幟決不能褪色,我們前行的步伐決不能懈怠。(作者單位:武警8690部隊)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