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學者專欄-正文
尹繼武:應對“后真相”需要變革認知方式
尹繼武
//8858151.com2018-05-1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更多

  

  2016年,隨著英國脫歐、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獲勝,西方傳統(tǒng)的認知方式受到沖擊,不少專家學者的預言紛紛敗陣。此外,擔憂和焦慮情緒充斥了西方國家,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解讀。

  “后真相”這個帶有濃厚后現(xiàn)代色彩的詞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一個變革時代里人們認知世界的特征。在一個信息日益全球化的時代里,卻涌動著逆全球化暗流,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不時沖擊著民眾的心理。在一個如此新舊并存的世界里,人們往往被各種聳人聽聞、吸引眼球的新聞標題所主導,被情緒蒙蔽雙眼,來不及探究事實真相,認知能力隨之下降。這成為“后真相”認知世界的基本特征。

  “后真相”的形成機制

  當今世界進入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新一輪博弈當中。在諸多全球公共問題頻發(fā)的過程中,一些負面情緒和情感逐漸上升,改變了傳統(tǒng)上國家之間意識形態(tài)博弈斗爭的特性,情感對決與沖突成為新時期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大國之間的生死斗爭、你死我亡的風險相對降低,如今占據(jù)西方大國安全威脅首要議題的是恐怖主義。在全球化過程中,國家競爭造成經濟發(fā)展差距擴大,認同沖突加劇,一些地區(qū)和國家治理失序,導致恐怖主義愈發(fā)肆虐,并成為影響歐美大國安全的核心議題。加之當今信息技術發(fā)達,任何負面新聞都能夠即時快速傳播至世界各地,從而加劇了信息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負面情緒的擴散。當今世界,事實的傳播明顯讓位于情感的傳播,人們能夠及時體驗到各種政治情感所帶來的沖突,而難以仔細去辨析其背后的事實和真相。

  這是一個“后本質”時代嗎?

  全球化帶來的技術進步,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但也對人們的生活、認知世界的方式產生了重大挑戰(zhàn)。對于“后真相”來說,人們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中間媒介發(fā)生了諸多變化,比如新媒體成為核心的媒介,而事實傳播過程中人為塑造的情感極大沖擊著人們的認知,使得人們難以辨別世界本身所發(fā)生的真正變化。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我們進入了“后本質”時代?意味著世界真正的變化已經不重要了,人們只需要抓住事實所承載的各種情緒就可以了?顯然不是,“后真相”對人認知世界的方式有了新的要求。

  其一,理解世界的新變化。盡管“后真相”使人們更容易受到情緒的蒙蔽和主導,忽視事實本身的變化,但對于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的學者來說,還是需要拋開情感的偏見,認識到世界所發(fā)生的真實變化。比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英國脫歐本身所反映出來的事實是,美國和英國國內政治與社會的變化,以及全球化時代國際格局的重塑。而恐怖主義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說明政治認同在國際關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其二,“后真相”對人們的認知思維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但并不預示著世界是不可知的!昂笳嫦唷卑l(fā)生在,仍然屬于科學實在論的時代,世界是可以認知的,世界是發(fā)展變化的,只是世界本身的變化制約著人們認知世界的途徑、思維。這種制約,扭曲的是認知的途徑和方式,而不會消解事實本身。

  創(chuàng)新認知世界的

  思維方式

  當今世界,人們面臨著各種信息爆炸的沖擊,每天都有各種驚悚事件及新聞標題刺激著人們的神經。但退后一步,冷靜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事實加工者無非就是試圖以各種對情感和情緒的包裝來主導人們的認知和感受,但任何情感和情緒也就三天熱情,持續(xù)不了太久。在這樣一個似乎不關注真相的時代,人們更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去更新自己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模式,以增強自己的認知能力,來應對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

  第一,充分認識情感對于政治世界的塑造作用。情感和情緒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政治世界,這是顯而易見的。但現(xiàn)實中,我們身在其中,難以從自身的情感中理性抽離,所以很容易被各種精細策劃和被操縱的情感蒙蔽自己的雙眼,以致忘了如何去辨析事實的真相。情感確實對我們認知的方式和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正因為情感才使我們成為人,情感又建構了我們自身的理性和行動能力。

  第二,我們之所以忽視了事實的變化,沒有觀察到世界本身的變化,以致認為各種“黑天鵝”事件頻頻發(fā)生,那是因為缺乏從細節(jié)觀察入手,沒有防微杜漸,喪失了辨析真相的能力。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任何重大的變革也不是一天就完成的。我們在傳統(tǒng)的認知和定勢思維之下,難以察覺它的起源和發(fā)展的漫長過程,陷入了認知盲區(qū)。實際上,“后真相”的真相丟失,不是真相的客觀消失,而是我們自身認知方式和思維定勢的結果。在情感充斥的信息流中尋找理性,在高度一致性的共識中尋找偏好的偽裝,時刻反思自己的認識定勢,才能真正應對“后真相”的挑戰(zhàn)。

  人們不僅在認知世界,更多地是在感受世界。這或許是一種人性的弱點,以致我們經常被情緒和情感蒙蔽,被人加以精心操縱,無法認清事實本身的變化。唯有不斷反思自己的認知方式,打破思維定勢,保持認知主體的能動性,才能從紛繁復雜的亂象、激蕩人心的情緒沖擊背后甄別出真相。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